云南昆明连续三位市委书记被查,成为了腐败的重灾区。
在北京市朝阳区委原书记程连元调任昆明市委书记前,书记这一岗位连续一百余天空缺。
分析认为,昆明市目前面临着“螺蛳湾”“旧城改造”“古滇王国”等具体项目的遗留问题,也面临着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双重压力,程连元任务不轻。
程连元首次亮相昆明时曾表态说,自己虽生长在北京,但对昆明并不陌生。到昆明后,他将办好昆明事、建好昆明城、当好昆明人,扎实做好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民生工作。
同时他还作出了严格执行廉洁从政规定、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着力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等七严承诺。
在任朝阳区任区委书记时,程连元的口碑曾被众人称赞。有人评价,管理学博士出身的连元,工作思路清晰、熟悉经济工作,贯彻执行能力强。
在委派前不久,中组部表彰他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因同在朝阳区做过区委书记,后被委派至外地任职的蒋效愚、刘晓晨、李士祥、陈刚等四人,目前均升任部级干部,舆论对程连元的仕途也一片看好。
他将如何面对特殊历史时期的昆明呢?
建国以来,昆明历经了18届市委书记“掌舵”,程连元已是第19届。
十八大之后,云南成为全国反腐重灾区。去年至今,就有仇和、张田欣、高劲松三任市委书记应声落马。
除此之外,包括省市级涉交通、水利、国土、教育、住建、医疗等领域的近百名官员,也都因腐败问题而被查。
昆明的腐败案中,常常会出现不同领域的利益交叉,所以无论是外地官员还是本土官员,都会选择与自己利益相谋的人抱团。也许对方是自己的上级,也许是同事和下级,亦或对方是商人。
一旦案发,总能拔出萝卜带出泥。仇和、白恩培等官员的落马,就是实例。
如何解决昆明官场的“山头主义”以及附加在各个“山头”上灰色政商关系,也许是改造昆明政风的切入口和最大难点。
知情人说,昆明乃至整个云南,官员们都普遍存在惰政的情况。
自2007年,仇和从江苏调任昆明市委书记,就加大过对官员工作作风的治理。还提出“白+黑”、“5+2”等加强工作力度的上班时间要求,以及通过媒体公布各级部门领导的个人联系方式,确保市民24小时都能找到相关部门负责人。
2011年,张田欣接任市委书记后,没有再强调这些治吏措施,公务员的工作状态,随之整体松懈下来,有的甚至又回到原点。
熟悉昆明官员生态的人士表示,在很多政府主导的民生工程上,不少官员都习惯被鞭子赶着走,“上级领导抓一下,下级才重视一下。”“昆明的惰政情况,目前仍较为严重。”
昆明的发展定位,长期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从“休闲之都”到“高尔夫之都”、“会展之都”等等,都屡试不灵。
这种定位上的摇摆不定,让昆明长期劳民伤财。自云南云龙人杨健强任市委书记打出昆明“春天”特色名片后,2003年6月,继任书记杨崇勇接延续了将昆明定位为“商贸和旅游”城市的方向。
当时,杨崇勇决定将昆明行政中心迁至北市区。但北迁规划刚启动不久,时任省委书记的白恩培将此规划否定,要将市政府搬至位于昆明南部临近滇池边的呈贡县,几年后在那里盖起了新的政府办公楼。
2007年,仇和上任市委书记,提出新型工业兴市的发展口号,陆续将市政府搬至呈贡。
如今北市区成了“睡城”,呈贡新区成了“鬼城”,云南分析人士指出,这是决策者政绩观作祟的产物。
不仅如此,仇和在昆明还开始了诸多颇具争议的大拆大建城建项目,如拓宽道路种树、拆除城中村和防盗笼,以及搬迁老螺蛳湾商贸城等,他力图让昆明有新的大变化。但不料,大拆大建等决策因执行不当,很多棘手的民生矛盾被遗留下来,至今未能有效解决。
2011年,张田欣继任,又提出“春城无处不飞花”的城建口号,拔掉刚种的树,换成五彩的花。随后对全城26条景观大道同时开工搞美化,于是坊间出现了“地道战”和“拔掉仇和树,种上田欣花”等自嘲的段子。
2014年7月,张田欣因严重违纪遭遇断崖式降级,被开除党籍、降为副处。云南泸西人高劲松上任,但在任职不足九个月,又仓促落马。
对昆明城市发展定位不明导致城市规划混乱的问题,云南省政府早有评判。2013年9月6日,时任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实地调研昆明城建规划时指出过6点城建反思,并将原因归结为:管理途径上重人治轻法治。
一位当地资深媒体人向《财经》记者总结说,这种“一任官员,一朝春城”的模式,让昆明经济发展滞缓,与昆明市政府在作出重大民生工程决策时,不征求、不听取民众意见,有着莫大的关系。
“古滇王国”规划就是典型与民意背离与自然规律背离的项目。
古滇王国工程和今年6月投入使用的昆明国际会展中心的土地,多数都是政府以退耕环湖保留滇池湿地的名义征来。
其中古滇王国工程的进展颇为不顺,因广济等几个村村民的集体反对,工程项目一再被延缓,导致发生多起村民与开发商或政府执法人员对抗的恶性事件。
当地知情者表示,古滇王国工程很可能是政府执导的又一项借旅游旗号,圈地赚钱的政绩工程。“古代昆明的管理者,就意识到要将昆明南部晋宁县定位为良田基地,如今的管理者却以挖到几件文物,就借机大肆搞人造旅游景点开发,不仅破坏了滇池的生态系统,也违背了民生意愿,更有违历史规律。”
云南省政协原办公厅主任、秘书长傅仕敏就曾公开批评,仇和推行的就是土地经营城市模式,这是一种经济发展上的短视行为。
因此,破除落后的土地财政思路,也是考验昆明执政者的主要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