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威胁与自由价值矛盾难解,“慕尼黑式袭击”恐会再演

《财经》记者 蔡婷贻 | 文  

2016年07月23日 20:13  

本文1899字,约3分钟

安全专家指出,德国情报和安全系统非常专业,但目前主要挑战在于孤狼恐怖攻击在欧洲的增加。这些孤狼的作案动机难以预期,他们可能受各种不同的极端主义启发, 这加大了防范的困难。

手机画面显示:一名穿着黑色上衣、牛仔裤的年轻男子跑出麦当劳,举起手枪对路人盲目开火,路人荒乱逃跑。当地时间7月22日下午4点左右起,18岁的伊朗-德国双重国籍嫌犯分别在德国南部大城市慕尼黑的麦当劳和奥林匹亚购物中心攻击群众,造成包括该名嫌犯在内10人丧生,其中包含多位孩童。

德国警方一度怀疑有其他共犯在逃,因而封城八小时搜索嫌犯——通往市区的主要马路全部关闭,火车、公交暂停运转,居民被要求不要外出,出租车司机被囑付不能随便搭载乘客。当天下午抵达慕尼黑机场的旅客被大量困在机场,所有旅馆设立门禁,非住店客人无法进出。

八小时后,警方宣布涉案嫌犯可能只有一人,在现场已自杀身亡。

这次攻击事件是7月14日法国尼斯恐怖袭击后八日内,欧洲大陆发生的第三件恐怖袭击事件。7月18日,17岁的难民Riaz Khan Ahmadzai在自维尔茨堡发出的火车上,用斧头和匕首攻击乘客,造成5人受伤,嫌犯最后被警方击毙。由于Ahmadzai留下告别信和录像,其作案动机被归结为可能受到IS启发。

不同于火车攻击事件,22日枪击的犯罪动机仍不明朗。默克尔的首席幕僚Peter Altmaier 对国家电视台表示,“我们不能排除这和恐怖主义的关系,但也不能确认,不过也在朝这方向调查”;德国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则表示,目前的线索充满矛盾。

德国智库外交关系理事会安全专家Henning Riecke 对《财经》指出,现在判断嫌犯的犯案动机仍嫌太早,目前无法定性到底这次事件是有组织的恐怖攻击、私人极端分子、或只是个人失控行为。

他补充表示,由于德国参与了打击IS的行动,德国确是恐怖行动的目标,而从这次事件反应看来,政府也处在应对恐怖攻击的警戒状态。“但是注意,这个背景因素可能不能反应在此次事件。”

欧洲战略情报和安全中心专家Evgenia Gvozdeva 也对《财经》表示,从去年12月31日科隆火车站大规模骚扰妇女,到6月2日德国警方在杜塞尔多夫逮捕将发动攻击的极端分子看来,德国正受到IS高度恐怖威胁。 但是,“从昨天到现在公布的信息看来,这个人和IS没有关系”。

她进一步解释,这名18岁嫌犯最后自杀的行为和IS禁止自杀的教义并不符合,另外其伊朗人的身份也很难和IS扯上关系。

Rieckez另外补充,德国人口5%为穆斯林,其中180万人为德国国籍,但这些人相当融入社会。真正的威胁其实来自新出现的极端势力,危险人物名单目前有450人。近年来,德国警察和秘密警察在新法律授权下,可以扣住可疑嫌犯的身份证和护照,让他们无法前往叙利亚参加圣战训练;联邦警察也能要求更长时间的保留通话联系记录。

Gvozdeva也指出,德国情报和安全系统非常专业,但目前主要挑战在于孤狼恐怖攻击在欧洲的增加。这些孤狼的作案动机非常难以预期,他们可能受各种不同的极端主义启发, 这加大防范的困难。

此外,恐怖分子人数的增加已成一大问题,她指出 10-15年前,欧洲可疑的恐怖分子是以百计算,但是现在可疑嫌犯是以千计算,这完全是不同的量级。

由于IS试图利用难民,欧盟国家在边境和移民的管控面临进一步改善压力。 不过,她也表示目前主要对欧洲带来真正威胁的极端分子实际上是欧洲居民或公民。Rieckez担忧,类似慕尼黑事件将被右翼团体利用误导,藉以散布反穆斯林情绪和愤怒。

7月18日火车攻击事件后,德国政府的难民政策再成为焦点,不少民众质疑德国的难民政策让德国更不安全,但是内政部长托馬斯•德梅齐埃(Thomas de Maizière)否认这种说法,他表示,“恐怖威胁早已达到高点。”

他指出防范类似攻击确实已和国家价值出现矛盾,“世界上没有一个宪法体制国家能够绝对防止每一件犯案、 屠杀或恐怖攻击的发生”; 群众必须面对未来各项大型活动安全的紧缩。

Rieckez也呼应这样的看法,他指出若政府想创造完全安全环境,将必须建立一个带有大量警力的高度监控系统,这完全违反德国的自由价值。 在此矛盾下,Gvozdeva表示类似事件未来将难以避免。

法国总统奥朗德在慕尼黑事件发生后迅速表示,慕尼黑枪击案是恐怖攻击,“为的是在德国制造恐惧。”

德国总理默克尔将于德国时间23日召开国家安全会议,同时就此次枪击事件发表声明。《财经》杂志 蔡婷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