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发布家长游戏指南:沟通是抹平“数字代沟”的有效途径

《财经》新媒体 陈秋/文  

2018年01月12日 17:15  

本文1723字,约2分钟

随着儿童“触网”低龄化、电玩设备愈加便捷,完善儿童网络安全和网络素养教育尤为重要。1月11日,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发布《写给家长的游戏指南》中指出,沟通是抹平“数字代沟”的有效途径。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项目负责人王磊表示,在解决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时,一味的进行封堵势必造成更强烈的反弹。孩子接受互联网技术的能力很容易反超家长,与其堵,不如去疏。

根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青少年网民(19岁以下)近1.7亿,约占全国网民的22.5%。

而“数字原住民”是指00后和10后,从小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社交媒体、网游和直播等伴随成长的一代人。与此同时,大人与孩子之间,除了传统的代沟以外,因数字产品不断渗入家庭中,儿童不仅轻易接触到成人信息,使用科技产品的技能也早早超越父母,形成所谓的“数字代沟”隐忧凸显。

数字内容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那么,如何用更好的方法提高孩子数字技能?如何更好的服务“弱势群体”?如何缩小空间与财富之间不平等带来的“数字代沟”问题?

此前,腾讯启动“企鹅伴成长——数字时代儿童权利保护”项目,并宣布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达成儿童网络保护项目的战略合作。腾讯集团市场公关部副总经理岳淼表示,现在小孩的学习娱乐方式与以往不同,只要家里有电脑、手机和Pad等产品,在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的小孩,同样可以获得和北京、上海的孩子们一样的资源,而这些电子设备所需花销大部分家庭是可以承受的。

对于网络充斥的各种暴力、欺凌等不良信息,岳淼表示,为了更加了解孩子心理状态、生存环境,腾讯对网络游戏存在诟病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以此给孩子带来正向帮助。腾讯推出针对儿童的产品,在浏览器、内容送达方面专门推出了儿童版本,并在游戏方面专门推出限制消费、限制时间的成长守护平台;2017年底,公司内部发布“关于未成年人上网保护体系建设的工作指引”,对如何完善未成年人上网保护措施、构建良好体系,公司高层进行了严格规范。

财讯传媒首席战略官段永朝表示,人类文明传承经历三种方式,一种是前喻文化,即大人教育孩子;以后会发展到共喻文化,即家长与孩子一同学习成长;后喻文化则发展得更快,未来可能是大人会向孩子学习。“而技术的发展,只能是让我们的社会发展得更好、更完善。当抛开技术,做到跟儿童面对面对话时,才真正获得跨越代沟的动力。”

而如今,电子产品成为儿童社交的重要媒介,鹰派联盟创始人、IDF威慑防御实验室联合创始人万涛认为,“不仅仅是聊天,很多时候还给了小朋友一个炫耀的机会。当通过网络获取到知识时,小朋友就会分享给其他人,此时他就会变成小朋友间一个焦点。无论从社交、还是人缘,都算是提供了一个好的发展机会。”

“不管是今天的教育,还是教育用的鼓励方式,我认为其本质都是游戏。”万涛表示,游戏是儿童社交的重要元素,当玩线上对战游戏时,游戏ID的后面是人,小朋友之间则通过游戏建立起社交场景。小朋友们可以互约到对方家里玩游戏,游戏不仅帮孩子打开了社交,也帮孩子建立了社交信心。


去年2月16日,腾讯发布游戏成长守护平台,其项目负责人王磊表示,成长守护平台的初衷是希望帮助家长监护孩子的游戏行为,但是,反之以主观的视角来看孩子,孩子在这个事件上是属于绝对弱势的群体,因为他没有发言权。“在我们主观的认知中,是孩子的三观不完整,他的意识形态各个方面都有所欠缺。”

在解决孩子沉迷的问题上,王磊表示,以前家长认为游戏是洪水猛兽,但一味的进行封堵势必造成更强烈的反弹。孩子接受互联网技术的能力很容易反超家长,与其堵,不如去疏。成长守护平台3.0未来将构建健康、和谐的亲子互动关系。家庭成员之间可以共同约定计划、制定任务和设定目标,并通过等级积分的方式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