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近年来低线城市的消费增速亦非常强劲。2019年12月17日,京东数科发布的《中国消费市场研究报告》指出,下沉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已经成为拉动中国消费增长重要引擎,客观上推动了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但必需品消费占比较高,消费结构仍待改善。
京东消费大数据显示,从总量层面看,各级城市的消费总额在过去三年均呈上升态势。而分线级城市来看,低线级城市的增速快于高线级的增速,四五线城市的消费总额增速领跑其他线级城市,显示出下沉市场具备较大的消费潜力。
除消费总额外,低线城市的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也在不断提升。从客单价指标来看,2019年一二线城市的客单价水平最高,为230-240元,四五线城市客单价相比之下略低,为220-230元,但从客单价增速来看,四五线城市则最高。
另外,从可选消费品和必需消费品的视角,2019年1月以来,低线城市可选消费增速持续快于一线城市可选消费增速,显示出低线城市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新近两年出现的全国人口从高线城市往低线城市迁移是低线城市消费繁荣的重要因素,从高线城市回迁的高购买力人群繁荣了低线城市消费市场。
京东大数据显示,低线城市吸纳高线城市人口流入现象明显。2018年,四线及以下城市较多低容纳了来自一线、二线、三线城市人口的流入,这些流入的人口通常具有中等购买实力、甚至中高购买实力,而中低及以下购买力水平占比相对较少。
《报告》认为,大城市产业扩张速率放缓以及高房价是人口从高线往低线城市回迁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一二线城市的高房价影响了外来人口迁入的速度,一线城市甚至出现了人口净流出现象,中小城市较小的生活压力也吸引了很多一线、新一线城市的人口流入。房价在近几年越来越成为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考量。
值得关注的是,低线城市与一线城市间人口流动最活跃,2018年,低线城市同四大一线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呈现出高度一致的特征,即同一线城市人口相互流动最密切的低线级城市,绝大多数位于一线城市所在的都市圈内,地理位置上同一线城市较为接近。
比如,北京人口迁出和侵迁入的前十大低线城市中,有八个都位于京津冀城市群,且同北京地理位置较近,人口流动越活跃。因为廊坊和保定同北京的人员来往要比稍远的邯郸和沧州更加密切。
尽管迫于生活压力,还有高线城市人群不断向低线城市转移,下沉市场消费潜力很大,但下沉市场的消费结构仍有待改善。
数据显示,2019年前十个月,县域地区在必需品上的消费支出约为49.9%,而京东平台在必需类消费品上的整体支出约为41.2%,两着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县域地区相比于非县域地区而言,依然会花费相对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购买“衣食住行”上的必需品,而更能体现生活品质的可选品上的消费支出占比更低。
《报告》认为,从整体消费走势来看,京东平台中县域消费总额一直以高于平台整体的速度增长,且2019年之后两者差距逐步扩大。但相比于非县域城市,县域地区的消费结构仍有待改善,未来存在较大的消费升级潜力,可以从刺激需求和提高供给两个方面来进一步释放县域地区的消费潜力。
此外,沈建光表示,还应着力破除基础设施薄弱、消费者权益保障缺失等下沉市场的消费痛点,促进下沉市场消费的健康发展。
他建议,在规范发展的前提下,加强消费金融观念的普及和推广,进一步提升县域地区消费者对消费信贷工具的接受度。鼓励金融科技头部企业通过“技术驱动+金融创新”的模式推动消费金融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从技术、业务、渠道、场景、风控方面加快创新,让消费信贷回归促进居民消费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