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出新,笃行致远:全球经济嬗变下的风险与机遇

2020年01月08日 12:40  

本文3594字,约5分钟

尽管前路漫漫,但全球经济中也存在着诸多积极、健康的因素。各国经济早就进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阶段,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在曲折中走向深化。

2019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一方面,全球经济面临人口增速放缓、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老龄化加速等诸多挑战,各国普遍迈入“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时代;另一方面,新一轮技术革命也在蓄势待发,在“存量博弈”的背景下,澎湃的新经济、新动能正酝酿着“升维竞争”的新开始。

在这鲜花和荆棘密布、机遇与风险并存的裂变时代,重新审视全球化的趋势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风险:“不确定性”为全球经济罩上“迷雾”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十一年后,全球经济依然面临各种不确定性: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争端频现,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英国“脱欧”进程跌宕起伏、阴云笼罩;美联储、欧洲央行等机构引入前瞻指引、量化宽松、超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等新型货币政策手段,试图为市场注入“强心针”,但亦造成诸多后遗症……

受以上因素影响,国际评估机构接连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再次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3.3%调整为3%,这已是年内第四次下调,为十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其最新发布的文章《世界经济展望》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自今年4月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持续放缓。“预计今年全球近90%的地方经济增长都将同步放缓。经济增长预计会在明年提振,但前景依旧充满未知,下行风险仍在上升。”

具体而言,全球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各国货币货策由紧转松,加剧了金融风险。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主要央行都已开始采取超乎寻常的宽松货币政策,包括推行货币贬值、超低利率、大规模的债券采购等。此举更容易推升杠杆水平,导致全球市场债务过度扩张——当债务增长快于经济产出增长时,新的债务泡沫风险就会产生。

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相比,各国应对经济衰退的政策空间在逐步缩小。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外汇储备不足、经常项目赤字比较高、外债规模特别是短期外债较大的新兴国家经济结构脆弱,国际市场波动可能导致这些国家出现金融震荡。”

二是贸易保护主义增强,全球产业价值链受到破坏,逐渐走向割裂和重构。如今,地方保护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抬头,这一趋势在欧美发达国家尤为明显。近期,美国政府挑起贸易摩擦,连续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扰乱了正常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直接促使全球产业链开始走入碎片化、失序化状态。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认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两国商品的成本、价格、流动都会发生变化,从中国进口产品的很多产业链关联国家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或将为全球产业链带来共计4000多亿美元的损失。

三是“黑天鹅事件”频发,扰乱全球经济治理。从年初的美股“黑色星期四”,到年中的沙特油田遇袭、英国“硬脱欧”,再到年末的新兴货币暴跌、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层出不穷的“黑天鹅”事件频频扰动全球金融体系的神经,不仅催生了恐慌和避险情绪,也加剧了市场波动。

四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继续加剧,逆全球化思潮催生出孤立主义。新兴经济体的整体经济增速远高于发达经济体,这导致各方在多边贸易体系改革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如果发达国家与新兴发展中国家之间不能做到“求同存异”,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就会被削弱,国际间的科技研究、教育合作、文化交流及人才流动等也都将出现裂痕。

机遇:数字经济铸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尽管前路漫漫,但全球经济中也存在着诸多积极、健康的因素。各国经济早就进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阶段,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在曲折中走向深化。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随着一大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它们逐渐成为拥护全球化发展的主力军。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经济中心有望向亚太地区转移,而后者或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引擎。

麦肯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亚洲大约有45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与此同时,不少新兴产业在亚太市场的渗透率还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这将为“有心者”提供巨大的市场机会。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方兴未艾,也将为新兴制造业国家提供跨越式发展的契机。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清洁能源、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蓬勃发展,将深度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对于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来说,第四次工业革命,给予其和欧美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均等机会。全球科技创新进入活跃期后,层出不穷的前沿技术成果,为各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新技术的利用也将加速提升各国制造业在产品研发、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还可能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

此外,资本市场逐渐步入成熟期,市场迎来股权并购、资产重组的新时代。从2018年起,全球并购市场就呈现出强劲势头,可配置于并购交易的资金规模,长期处于史无前例的高水平。

摩根大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下半年,全球已宣布的并购交易额达2.3万亿美元,其中金额不低于2.5亿美元的交易数量同比增长13%。同时,全球大额并购交易超过30笔,同比增长182%。

“创新、颠覆性技术以及发展的需求正在重新定义行业、地域和企业。”摩根大通北美并购业务主管阿努·艾扬格(Anu Aiyengar)说。今后,全球经济的同步增长,将继续支撑并购活动,并在行业中创造出资本整合的机会。伴随着消费模式的演进,消费者的参与经济行为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各行各业的公司都在大刀阔斧地利用并购来重新定义或划分行业的版图未来。

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也在倒逼各国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近年来,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结构调整“竞赛”悄然启幕:发达国家纷纷推进“再工业化”、发展高端制造,试图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制高点;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则利用更低的成本优势积极接纳国际制造业转移,力求打造新的“世界工厂”。过去那一主要依靠低成本投入、外需拉动、粗放发展的模式更加难以为继。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开始踏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纵观历史,每一次重大的经济格局变革都会从根本上推动全球生产率重振与价值链重构。“已经建立起产业、市场和人力相对优势的后发经济体很可能迎来换道超车的契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认为。

应对:在世界舞台唱好“中国戏”

面对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经济的航船将驶向何方?

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开放合作命运与共》的主旨演讲,强调各国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建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重申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他说。“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谁也阻挡不了。”

今后,中国会继续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和各国一起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来越大、阻力搞得越来越小。

时势总体有利,机遇依然在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认为,未来必须牢牢抓住新技术革命和绿色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加强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加强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要推进关键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加速提升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要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以监管模式创新,促进贸易转型升级、不断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还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设施联通为优先领域、以贸易投资合作为重点,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五通”。

大变局中,“危”与“机”往往相伴相生。一切风险,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把握。唯有化“险”为“机”、借力打力,才能跨越关口、登上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