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年轻上杠杆,以生命周期投资法迎接挑战

2020年01月08日 16:17  

本文2992字,约4分钟

一个人的投资,应该有策略可循,最低战胜通胀,最高做到退休后还能维持原有生活标准。不同的人生阶段,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这是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概括,放置于投资亦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投资规划。

生命周期投资假说提出者莫迪尼亚尼也曾这样形容年龄与财富的关系,一个人一生财富累积的状况,就像驼峰的形状。年轻时很少,赚钱后慢慢积累,到退休前的中年岁月,财富达到最高峰,而退休之后开始下降。在生命周期波峰和波谷的各个阶段,投资也贯穿其中,采取什么样的投资方式,如何规划资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命所处的位置和客观需求。

趁年轻,上杠杆

人生的总资产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人力资本,另一部分是财务资本。正常的投资逻辑中,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相脱离,这正是生命周期投资法不同的地方。

所谓人力资本是用工作换取的收入。人力资本有周期,出生的时候是零,去世的时候也是零。但财务资本不受生命周期的影响。

跟财务资本一样,人力资本也是有风险的。其一,风险来自自身,即少-青-壮-老年的周期波动;其二,劳动技能的市场定价波动,时代在进步,一些工作岗位正在被机器和其他技术所取代。

生命周期投资法是多元化在时间维度上的逻辑展开。投资要做跨时多元化,是因为人的生命和对应的收入都有周期。现代人 20 多岁开始工作,60 岁退休,人均寿命是 75 岁。即普通人需要用 40 年的收入来供养 75 年的生活,这还不算对上一代的赡养和对下一代的供养。因此,必然要在人力资本耗尽前,想方设法尽可能增加财力资本收入,如果能实现自由是最好,如果不能,投资上的提前布局应该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艾瑞斯和巴里认为,如果按通常的股债固定比例投资,则投资资金过度集中于中后期,就已经太晚,没有给资本增值留下足够长的射程,大有可能无法筹齐退休后维持同样生活水平所需的资金。

如果,将一个人一生预期收入流贴现到现在,用一部分来购买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刚工作的年轻人收入偏低,达不到预期的数字,所以要加杠杆,也就是借钱。这当然有风险,但是,在时间多元化抵消后,在跨度长达 40 年的投资期中,仍能获得相对低风险下的高收益。

生命周期投资法则中,年轻人必须加杠杆,越早越好;随着年纪增长,再慢慢减杠杆。这看起来有些极端,但跟币圈比起来貌似不值一提。正如巴里所说——“别投债,全部投股票指数,再把杠杆加到200%,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

年轻时加杠杆,并没有什么不对,关键是,年轻人加的杠杆会不会在短期内把自己消灭?加杠杆的利息是否足够低?是否能够预期风险和收益?现金流是否足够充裕?解决了这些问题,就放开手去和生命周期周旋。

另外,如果一个人的人力资本比较像债券,比如说公务员,预期收益比较稳定,那更应该配置更大比例的诸如股票一样的风险投资产品,因为人生的资产总盘子里已经有“债券”成分;反过来,如果一个人的人力资本比较像股票,比如说基金经理,预期收入相对高但波动也大,应该多配置债券。随着生命周期延展下去,风险和收益将最大化相互熨平。

当然,人力资本像债券还是像股票没有确切的答案。公务员尚有失业的,现代人已经很难将一份工作做一辈子。

总体而言,在生命周期投资法则内,一个人越年轻越可以选择杠杆型投资,创造原始资本;即便投资付之东流,也可用工作性收入或更多创造性收入改变经济状况。即个人需要通过生命周期制订不同的投资策略。

遵循一定的资产配置原则

需要注意的,加杠杆并不意味着胡乱投资,需要视不同的风险情况做出具体的部署。一个人承受风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年龄,同样和挣得非投资性收入的能力相关。多数投资产品中蕴涵的风险,会随着投资产品持有期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故在生命周期中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以使收入与年龄阶段相匹配。

无论是在生命周期投资的哪个阶段,做资产配置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般来说,需要遵循五大原则。

首先是风险与收益相关,想要增加投资回报,只能通过承担更大的风险来实现。

第二,普通股和债券的风险,取决于持有投资品的期限长短,投资人的定力,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而实际承担的风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定投的平均成本法可以作为降低投资股票和债券的风险的方法,定投并不一定总是降低成本,但可以大概率的降低风险。

第四,投资组合中的资产类别权重的调整可以降低风险,假设你认定自己的投资组合应该由60%的股票和40%的债券构成,那一年后,股票大涨,使比例达到了80%股票对应20%债券,为了使配置比例重新回到60:40,那就卖出一部分股票,买入债券。

最后,一个人承担得起的风险,取决于他的总体财务状况。

在遵循一定的资产配置原则时,还需要根据生命周期制订投资计划的三条准则:特定需要必须安排专用资产提供资金支持、认清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在固定账户中坚持不懈的储蓄。

各年龄阶段的投资建议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风险偏好的资产配置,是生命周期投资法的精髓所在。在一生的不同年龄段,做出的最为重要的投资决策,是如何平衡资产类别,也就是在股票、房地产、货币市场证券等资产类别在投资组合中的权重。

假如把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那第一个阶段通常指的是工作后的前十年,这段时光,正是为未来搭建财富金字塔的好时光。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生活方式节奏快,积极进取;收入稳定,风险承受能力相当强。在追求稳定收益的同时也可拿出部分资金进行一些偏风险投资,在经验教训中学会成长。此外,相应的保障计划要做好,减少未来因意外导致收入减少或负担加重。

投资杠杆建议:按照2:1的杠杆对储蓄进行投资。

第二个阶段通常指工作后的十年一直到投资者50岁左右的时候。30-45岁正是处于事业、家庭双高峰的时期,随着职务性收入的大幅上升,此时的投资还应以多元均衡为主。在投资方面,更需兼具策略性,每一笔钱都要以多元化的方式配置,如房产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以及一些低风险的投资组合。此外,作为家庭的主要消费期,投资还要兼顾到合理安排家庭建设的支出。

一言蔽之,这个时期的重点应着眼于长期增值,抵御生活风险,保护和改善未来的生活水平,以实现多年后养老、子女教育等长期财务目标。

投资杠杆建议:以储蓄为标准,杠杆比例大于1:1,小于2:1。

第三个阶段通常指退休前的十年时间。现代人基本上到60岁便迈入退休族的门槛,作为“预备退休族”的年龄段45-60岁,家庭正处于巅峰时期,子女已经开始自立,本时期投资的重点建议不宜过多选择风险投资的方式,此外存储一笔养老资金也是重中之重。

这一时期家庭投资应以安全为目标。建议80%以上的财富投到防御性资产上,以确保收入的稳定。

投资杠杆建议:投资比例完全去杠杆化。

值得注意的是,资产配置的方法有很多,每一种配置方法中都会有储蓄配备。简而言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储蓄+投资。将收入的固定百分比雷打不动地储蓄,除非特殊需要其额外的收入(奖金,上涨的工资)也储蓄,与此同时结合相对应的投资,储蓄应与投资同步。如果临时增长的收入作为激情消费,那么资本的瞬间即逝不会给生活带来质的改变,相反却失去了滚雪球似的回报的机会;当然储蓄习惯同样也是一个高度的自律.

除非你已财务自由,即资本为你工作,并能满足需求,并且足以让你泰然自若地抵挡生命中所有的风险应急。否则不管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需要做的是储蓄+适合风险能力的投资,当然即使现在财务自由,也需要节流和适时调整投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