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评 | 补齐民生短板 夯实共富之基

2021年09月10日 15:18  

本文1587字,约2分钟

中央有关共同富裕目标的提出,起到了良好的振奋人心的效果,举国上下对未来的美好生活产生了很多憧憬,对当下的工作提供了很多助力。随着共同富裕目标的提出,原本在我们社会经济生活中比较突出的、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民生短板问题,其解决也有了更多的紧迫性。

共同富裕社会的指标有很多,实现的路径也很多,归根结底是要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尽快补齐民生短板,对于实现共同富裕而言不仅不可或缺,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一个“捷径”。

很多时候人们对自身是否“富裕”的定义,不仅取决于当期收入,还取决于相对的匮乏感。比如一个月收入2万元的大学毕业生,在同龄人眼中肯定已经是幸运儿和佼佼者了,但是和一个拥有当年单位分配的房产的大城市“土著”相比,后者的幸福指数肯定要高上很多。因此,更有效解决大城市年轻人的住房问题,是减轻相对匮乏感乃至相对的“贫困感”的有效途径,这样不仅能缓解年轻人的焦虑,让他们更安心工作,更安心于需要长期投入的创新,也能迅速减轻他们“囤钱”的欲望,对于有效提高他们收入中的可支配部分,进而有效拉动消费和内需,都有着客观的效应。

日前有关部门针对“住有所居”的问题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提出了不少针对性方案,获得了社会广泛好评,人们也希望相关举措尽快落到实处。在建设物美价廉地段合适的新型公租廉租房的同时,考虑到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中心城区相关建设用地比较紧张的现实,可以考虑更多盘活既有的存量资源来做大公租房和廉租房的供给。具体做法可以考虑由财政来承担一部分价差,以相对公允的市场价格收进一批房源,再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优先供给居住困难的年轻大学生群体,而随着需求的不断被分流和被满足,市场价格也会自然而然得到平抑。

看病难、看病贵,是困扰不少人民群众的长期问题。近年来,国家在这方面投入很多,尤其医保这一块儿基本上做到了全覆盖,极大地缓解了人民群众尤其乡村地区居民不敢就医的困难。需求端的保障,无疑又对供给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何尽快进一步做大医疗资源池,更好更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其中,如何在满足非营利和社会公益要求的前提下,动员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参与到做大医疗蛋糕的事业中来,值得各方求索。现在先富阶层和企业家群体参与共同富裕社会建设、身体力行为三次分配作贡献的热情比较高涨,可否因势利导,通过相应的税收优惠等方式将其中部分资源更有效导流到医疗资源建设中来,值得各方探求可行之道。

中国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这种人力资本的高投入在很大程度上也解释了“中国奇迹”。当前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在供给方面还比较偏紧,供给结构不均衡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在通过整顿教培机构给学生和家长减负、废除学区房令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公平的同时,教育领域也同样面临如何尽快做大教育资源供给的问题。通过对社会办学力量的整改和收编,令其更好地为公立教育事业服务,当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计。

值得强调指出的是,种种通过做大供给补齐民生短板的做法,不仅利在长远,本身也能拉动当期投资、就业和消费。换言之,建设共同富裕社会不仅意味着更好地分配发展红利,更意味着更有效地创造发展红利,从而令共同富裕社会的建设能够立足于更坚实、更可持续的物质基础之上。

总之,尽快补齐民生短板,更有效解决那些牵涉到很多群众切身和切实利益的问题,能大大减轻人们的生活负担和各种隐形成本,从而能大大减轻人们的焦虑感,能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更有利于营造和谐团结的社会氛围,更大提升人民群众建设共同富裕社会的信心和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