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矢:如何理解“冰雪经济带”构想

作者 | 《财经》记者 金贻龙 编辑 | 朱弢  

2022年03月27日 19:01  

本文4948字,约7分钟

打造中国冰雪经济带,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旅游消费升级,推动扶贫开发,特别是为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全面振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提到,研究推动在河北崇礼、吉林长白山(非红线区)、黑龙江亚布力、新疆阿勒泰等地建设冰雪丝路带;支持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支持新疆、吉林共同创建中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从2017年开始,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李铁就曾提出一系列构想,结合中国冰雪运动和资源分布的特点,建议由吉林、黑龙江、河北、新疆、北京、辽宁、内蒙古四省两区一市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协同打造中国冰雪经济带。

在李铁看来,打造中国冰雪经济带,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旅游消费升级,推动扶贫开发,特别是通过冰雪产业带动北方地区运动休闲度假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发达地区和寒温带生态优势地区的信息交流、产业互补,为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全面振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今,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带动下,中国已经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后冬奥时代”,中国如何持续推动冰雪经济发展?未来的冰雪经济带有何战略意义?又如何实现《意见》所提出的“构建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的空间布局”这一目标?在李铁看来,当年的想法已经具备了落地的条件,近日,他向《财经》记者讲述了他对冰雪经济带的理解和构想。

《财经》:四年多前,你就呼吁打造冰雪经济带,为什么?

李铁:从一组数据来看,中国已经步入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中等收入人口已达3.85亿,中产阶级人数已经在2亿-3亿人口之间。基于14亿总人口规模,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未来城镇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70%,潜在消费者数量巨大。2000年-2018 年,中国滑雪人次从 30 万人次增长到 1970万人次,年均增幅达 26%。

近年来,中国旅游人口的数量稳步增加,旅游消费结构也从传统的观光游向深度度假休闲游转变。在都市圈和城市群地区,逆城镇化消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居民消费结构中旅游和体育文化休闲消费占比逐年增长。与滑雪产业相关的运动养生度假游,已经成为北方地区服务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因此我在几年前就曾预想,随着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滑雪产业的影响力继续扩大,将会带动更多的人口参与滑雪运动。

《财经》:为什么会提出“冰雪经济带”的想法?为什么提出要跨区域协作?

李铁:其实,我原来的设想比较传统,就是以东北和华北为主,依托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周边已经形成的冰雪产业为基础。在2018年与吉林省发改委方面进行交流时,他们提出把新疆和吉林纳入,连成冰雪经济带的设想。因为当时吉林省和新疆是对口协作关系。根据他们的规划建议,参考了中国冰雪资源分布的特点和空间格局,以及温度、地形地貌、降雪量分布和雪期长等特点,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天然粉雪资源在未来滑雪运动开展中,具有十分丰富的开发潜力,因此我提出,以北纬40度线划分,可形成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基础条件最佳的区域,这一区域在地图上呈“带状分布”。

中国冰雪经济带示意图。供图/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魏邵坤

与欧美日韩相比,中国冰雪资源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同步,因此要开展跨区域协作,不仅仅是冰雪经济带所覆盖的省、区、市之间的合作,还要与未来潜在消费人群地区和投资资源丰富的东部沿海地区进行合作,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发达地区对弱势地区的开发和带动。

冬奥之后,如何实现“后冬奥”最大红利,就是通过冰雪运动及发展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与冰雪资源优势地区通过旅游消费升级带动经济交流的深化,寻求北方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破解因区位条件约束造成的发展滞后的矛盾,带动东北全面振兴和西北地区发展。从《意见》的发布可以看出,促进冰雪经济带的发展已经开始上升为国家区域性发展战略。

《财经》:你提出上述这些建议,依据是什么?

李铁:第一,中国有望成为全球冰雪经济新热点。目前全球冰雪旅游经济的中心在欧美,全球年滑雪人次大约为4亿,欧洲容纳57%、北美容纳21%、亚洲容纳15%,其他地区容纳7%。冰雪运动和旅游的特点是需要尝试全新的雪场条件,中国吉林长白山地区和新疆阿勒泰地区尚未开发的天然粉雪资源和自然景观条件,未来将会给全世界冰雪运动和旅游爱好者带来更强的吸引力。因此,冰雪经济带的开发,交通设施的改善,以及雪场和酒店服务能力的国际化,都有助于中国的冰雪资源成为全球的新热点。

第二,冰雪运动能带动的中国全季节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根据国际发展现状来看,全球的全季节度假区呈南北两极分布,主要包括以海洋度假休闲观光为主的热带地区,和以冬季冰雪运动带动的度假、运动和养生为主的寒温带地区。

中国的北方冰雪经济带由于冰雪运动发展的滞后,冬季和夏秋两季旅游的衔接还没有充分开发,全季节旅游资源的开发将会带动冰雪经济带旅游、会议、餐饮和酒店等各种服务业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三,冰雪经济能带动相关装备制造业、冬季运动服装和与冰雪运动器材以及各种消费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中国的冰雪运动主要在北方地区开展,是冰雪运动相关的雪场设备和滑雪器材、服装等其他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在冰雪经济带与冰雪运动开展好并有悠久历史的发达国家进行合作,建立我国冰雪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冬季服装生产等产品研发基地,有利于培育形成北方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兴产业集群,将中国冰雪经济带打造成带动东北和新疆等北方地区全方位振兴的新兴产业集聚区。

《财经》:冰雪经济带涵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多,怎么抓住重点?

李铁:我认为,按照梯次推进和突出滑雪带动作用的思路,可以分别设立以长白山为中心的环东北冰雪经济开发带、阿尔泰山脉-乌鲁木齐冰雪旅游带、北京-河北张家口冰雪经济新兴发展区三大核心资源区。

环东北冰雪经济开发带主要包括吉林东部地区的吉林市、白山市、通化市、延边州、长白山管委会和黑龙江的哈尔滨、牡丹江地区。其中,长白山周边为环东北旅游带核心区域的粉雪资源具有雪期长,降雪量大的特点,与当地的原有高山自然资源景观结合,将会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区域。该区域周边3个小时的交通半径内还集聚了全国开发最早最多的雪场,包括吉林的北大壶、黑龙江的亚布力、双峰,还有近几年开发的松花湖、万峰等,大大小小数百座雪场,可开发的雪场潜力资源极其丰富。 而正在开发的延边州境内的长白山仙峰岭地区,将会是全国甚至是世界最好的天然粉雪滑雪场。

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粉雪旅游资源丰富,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属于顶级资源。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时期,由于国内滑雪爱好者无法出国滑雪,可可托海和禾木等天然粉雪滑雪场脱颖而出,成为滑雪的高端爱好者近两年的心仪之地。同时,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具有众多高山森林,和著名的夏秋季旅游景观喀纳斯湖,全季节旅游开发将会带动新疆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乌鲁木齐的丝路雪场依托中心城市和旅游开发的带动作用,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滑雪人次最多的雪场之一。

借助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河北张家口和北京利用冬奥优势,在冰雪经济和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大力开发,已经形成了都市圈冰雪经济带的重要发展基础。在河北崇礼和北京延庆分别建立的高山滑雪竞赛场地,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未来将会成为京津冀都市圈冰雪消费的最大承载地。

《财经》:除了各类滑雪场资源,冰雪经济还有哪些发展空间?

李铁:除了以上三大核心资源区,在中国北方地区建设冰雪装备制造中心也是可选择的产业发展的方向。

从发达国家经验和中国近些年冰雪运动实践来看,以滑雪为主的冰雪运动不仅涉及专业化的雪场建设和各种雪场运营设备的制造与营销,而且滑雪运动人员购买装备也会形成巨大的产业链。例如,从各类雪具和服装一直可以延伸到冬季服装和用品的制造和研发。

比如,在中国的冰雪产业链中的一些中心城市都可以作为冰雪产业生产和研发的基地。例如在东北地区,传统的装备制造业就具有优势,而且教科研资源十分丰富。通过老工业基地改造,适应冰雪旅游发展带动的消费和投资能量扩张。在北方一些地区发展中国的冰雪装备制造业,包括雪场设施、滑雪器材等产品的销售、设计和研发以及生产。同时充分利用中国北方地区的冬季服装消费市场规模,建立以冰雪运动服装为引导的冬季服装研发和生产基地,而冬季服装面对的消费者则已经远远超出了滑雪的范畴,这种产业调整的潜力,对改变东北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另外,滑雪运动可以推动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使旅游从单季节扩展到全季节。并且在滑雪资源相对集中的旅游地区,实现在夏秋两季的观光旅游向深度参与的休闲度假式旅游转变。

从现实情况来看,全世界主要滑雪胜地,旅游消费群体的冬夏季比例基本持平。例如,瑞士达沃斯的滑雪游客只占全部游客数量的47%,加拿大惠斯勒冬季游客数量占全年游客量的48%。全季节旅游对滑雪产业市场化投资主体而言,特别是酒店业和旅游地产业,可以不受季节限制,不受时间限制,实现旅游收益最大化。

 《财经》:在冰雪经济机会来临的时候,东北和新疆地区如何抓住机会?

李铁:东北具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吉林、黑龙江的传统滑雪场和一些新兴的滑雪场等将会是中国以及亚洲最重要的冰雪产业发展基地。此外,高铁的发展将使收入水平较高的京津地区到东北这些滑雪场的时间缩短到4个小时以内。

高铁向东北腹地的深入,也会减少东南沿海、内陆地区以至于亚太地区乘航班到东北后深入腹地旅游的时间和成本。随着冰雪产业的发展,也会带动观光旅游业的发展。而对于新疆来说,优势是雪期长,天然粉雪资源和自然旅游景观资源十分丰富。重点是如何降低交通成本和时间,更好地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但也要看到,东北振兴战略以及促进新疆发展,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还需要加强。有数据显示,吉黑两省旅游投资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吉林更是倒数第二。以全国5A级景区数量为例,东北三省5A景区有14家,仅占全国的6%。高铁布局和高速公路布局也相对滞后,通往长白山的高铁刚刚通车。在民航方面,东北地区24个机场共连接全国98个城市,通航区域仅覆盖全国约24%的国土面积、61%的地区生产总值和38%的人口。而新疆虽然有23座机场,但其中阿勒泰机场只开通15条航线,共通航13座城市。

另外,充分利用生态景观资源进行旅游深度开发的意识还不够。

例如,东北地区唯一具有世界级自然景观水准的长白山,是具有观光、养生度假休闲、养老和开展体育度假最好的综合性旅游景区。但就目前来说,仍停留在观光游上,吸引游客的游览时间还不超过一天。如长白山旅游红线附近的山岭的冬季滑雪具有世界水平的吸引力,没有完全开发。长白山的温泉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核心区的温泉资源基本是用来煮鸡蛋,而没有更好地放大利用效率。长白山山脉的山地景观,能够开展各项不同季节的山地体育运动,也还没起步。总体而言,长白山许多可以与九寨沟媲美的自然景观资源,还未被世人认识。

《财经》:近日发布的《意见》将长白山列入“冰雪丝路带”,意义在哪?

李铁:按照景观资源的分布,可以把东北旅游开发分为两个环,内环包括长春、吉林、长白山、延边、白山、集安、牡丹江、哈尔滨等自然人文景观带。外环从大连进入东北或者是从北京出发沿内蒙东五盟,大小兴安岭、沿中俄边境、中朝边境接内环形成环东北自然人文景观带。

内环可以加快高铁建设来推动,目前哈尔滨至牡丹江、长春至长白山将先后通车,如果进一步规划把牡丹江和长白山连接,形成一个依托高铁的环形旅游路线,对于未来无论是冬季还是夏秋两季,在全国旅游都会是一个全新选择。外环则要通过加快高速公路和航空港建设来推动,形成东北沿边界高速公路带,既有利于战略通道的形成,也会加快吸引自驾游。

长白山是环东北游的中心节点,制定长白山发展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长白山保护区实行分级保护,原始森林部分严格禁止开发,次生林部分限制开发,但可以在保护基础上推进有效利用。加快进行长白山旅游资源调查,充分挖掘长白山温泉在休闲度假养生文化中的潜力,加大与冰雪项目结合的利用水平,这对吉林省以至于东北的冬夏秋全季节旅游都有最重要的带动作用。

(由于专访篇幅较长,将分为两篇刊发,本文为第一篇)

财经号所发布文章之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