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北京财富管理中心建设路线图

文 | 张平平  

2022年07月18日 23:52  

本文3621字,约5分钟

到2025年,基本建成财富管理法治体系健全、市场规范有序、国际影响力较大的全球财富管理中心

2022年5月27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北京证监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北京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旨在全面提升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

《意见》提出两大建设目标:到2023年,培育一批优质财富管理机构和人才,财富管理产品类型不断丰富,财富管理服务能力持续优化,财富管理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到2025年,基本建成财富管理法治体系健全、市场规范有序、国际影响力较大的全球财富管理中心。

在具体建设路径上,《意见》提出“六个打造”、20项主要任务,以下为方案详解。

一、健全财富管理机构体系,打造完善的财富管理发展生态

主要任务:

1.促进优质合规财富管理机构发展;

2.发展财富管理专业服务;

3.拓展应用金融科技。

解读:

根据2023年目标,吸引优质财富管理机构、财富管理专业服务机构落户通州运河商务区,仍是北京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资深财富管理研究人士认为,文件提出支持资管机构在京创新发展、支持专业服务机构发展、支持公募基金投顾试点等。在各大券商都在设立资管子公司、大力发展投顾业务的情况下,机构如果注册地或经营主体设立在通州副中心,可以争取在人才引进落户、税收等方面的相关地方优惠。

2019年-2021年,运河商务区的金融企业实现“三连升”,从2019年的70家,增长至266家。该区域金融业纳税额增长率更是成倍递增,纳税贡献从2019年占整体不足8%,到2020年增为13%,2021年更增至41.5%,占全区金融业税收76.6%。其中,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北京首家市属银行理财子公司、首家绿色资产交易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副中心首家持牌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首家融资担保公司、首家商业保理公司、首家国际高端财富管理培训机构等均于2020年内注册。

在财富管理专业服务方面,北京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国际财富管理研究院、普华永道等一批业界知名智库、专业服务机构落地通州。

在金融科技领域,北京城市副中心表示,将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四大金融科技领域,建设高效可靠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推动智能金融转型发展,重点发展智能支付、智能风控等新业态,助力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创建。

二、创新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打造活跃的财富管理市场

主要任务:

1.丰富财富管理工具;

2.创新资产管理产品;

3.扩大绿色领域投资。

解读:

鼓励财富管理机构按照风险承受能力建立专业化客户分层管理体系,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方案和多元化的财富管理渠道。支持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等资产管理机构受托管理保险等长期资金,创新资产管理品种,支持长期投资。截至目前,北京首个S基金、商汤人工智能产业基金、中邮和普洛斯合资的智慧物流产业基金等重大基金项目已落地城市副中心。

绿色领域投资方面,建设全国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为各类绿色资产交易提供定价、评估等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开展ESG信息披露,加强ESG产品研发。

2020年以来,中美绿色基金、三峡清洁能源公司、北创低碳科技创业投资基金等企业先后被引入副中心,北京银行、中国银行也先后在副中心设立全市首家、第二家“绿色金融”专营支行。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牵头成立全球ESG投融资中心,建立城市副中心与国际间绿色金融交流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此外,通州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依托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展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争取跨境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绿色债券、绿色股权投融资等政策措施优先在城市副中心试点,积极参与建设国际绿色金融中心。2022年7月底,北京绿色交易所将正式迁入通州,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市场有望重启。

三、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多层次市场体系

主要任务:

1.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2.服务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展;

3.畅通财富管理投资渠道。

解读:

支持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在京发展。其中,全面支持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展,充分发挥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作用,促进形成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生态体系。扩大新三板挂牌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后备企业资源库,储备、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挂牌新三板和申报北京证券交易所。

同时,推动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银行理财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证券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等资产管理机构发起设立可投资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的产品。2022年1月,中信证券等机构发行了首批聚焦北交所资产的券商资管计划,募集资金将主要投资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的产品。

作为北京重点打造的特色交易所,后续与北交所相关的进展机遇均值得高度关注。有观点认为,后续城市副中心有望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北交所的相关资管产品发行。
其他金融基础设施方面,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北京绿色交易所等一批持牌交易所,全球金融市场数据服务商路孚特中国总部落地副中心。

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金融双向开放体系

主要任务:

1.支持外资机构拓展发展空间;

2.持续深化开放创新试点;

3.推动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

解读:

支持外资机构获得更多业务资质,深度参与国内金融市场,开展股票、债券、外汇、基金、黄金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交易。2021年7月,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在城市副中心开业,经营业务包括国内外汇市场交易、境内外汇市场交易、境内外债券市场交易、境内外衍生产品交易等。

支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开展境内证券投资业务,参与北京证券交易所交易。支持优质机构和企业申请成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开展境外证券投资业务。深入实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投资、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境外投资试点。

深入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账户试点和本外币一体化业务试点。扩大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池试点范围,将更多符合条件的跨国公司纳入试点。支持在京金融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发挥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作用,开展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等业务,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其中,北交所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在未来值得关注,但预计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落地。

五、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主要任务:

1.鼓励发展财富管理专业教育;

2.引进财富管理专业人才;

3.引导行业组织规范发展;

4.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5.强化行业监管和投资者保护。

解读:

北京营商环境总体评价较好。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中,北京单独得分相当于全球28名,超过日本东京。在2020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北京获得信贷指标居全国第一。
专业人才方面,北京有90多所大学,云集着大批国际化程度高的金融优秀人才、科技人才和财富管理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人才;北京金融从业人员超过80万人,其中持有FA、CFA三级证书的人超过2500人,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在此基础上,鼓励符合条件的在京高校开设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专业课程,推动财富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当前,北京已经在多个金融领域国际资质认可上率先实现突破,为金融人才、财富管理人才在北京的聚集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0年,五道口金融学院、北京财富管理研究院、北京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一批智库项目签约落地城市副中心。自2018年开始,城市副中心连续四年举办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持续扩大国内外影响力。

行业监管和投资者保护方面,主要是支持北京金融法院更好发挥作用,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统筹协调,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

六、支持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球财富管理新高地

主要任务:

1.支持发展财富管理业务;

2.鼓励行业创新与先行先试;

3.提升城市副中心财富管理行业影响力

解读:

对标国际一流水准,支持在运河商务区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提高城市副中心财富管理行业承载能力。支持国内外优质资产管理、金融投资等财富管理机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在城市副中心发展,支持区域养老金融、健康保险等业务发展,推动财富管理业态集群化、国际化发展。

截至2021年末,运河商务区注册资本金达3861亿元,企业营业收入762.31亿元,利润39亿元。一批符合功能定位的高精尖企业正在集聚,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链和总部经济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

加强与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沟通,积极争取城市副中心在财富管理产品与服务创新方面先行先试。
鼓励中国银行业、保险业、基金业、证券业协会等行业协会,中国金融学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等学术团体支持城市副中心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行业发展。

(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