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日,在2022年中国(北京)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全球化智库(CCG)与北京市“两区”办联合主办了“北京‘两区’建设与企业全球化论坛”暨“CCG第九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在以“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全球化新趋势-北京‘两区’建设和全球视野”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发表以下观点:
这应该已经是我第二次参加全球化智库每年在服贸会举办的论坛了。确实气候变化在今年引起了异常的关注,今年全球的北半球出现了大气环流异常,包括中国、北美、欧洲在内都出现了极端的高温,中国尤其是在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东部沿海,都出现了高达40多度的高温,全国目前除了西藏和黑龙江之外,大部分的省份都出现了40度以上的温度,全国大概有130多个国家气象站温度突破了历史极值。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欧洲,欧洲今年也是多个水库、河流出现了极度的干旱,又叠加我们知道的夏季高温电力需求的增长,实际上出现了电力短缺、价格飞涨等等相关的问题。类似这样的情况实际上越来越多,我们可以意识到气候变化正在我们身边发生,今年媒体甚至用了一句新的表达,说我们接下来可能度过的是我们人生当中最凉快的一年,也就是全球变暖的趋势可能会愈演愈烈。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过去50年当中,全球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大概增加了5倍,经济损失大概增加了7倍,包括洪涝、干旱等等这类极端气候事件,在上个世纪70年代每10年大概发生700多起,到二十一世纪最近这10年,每10年大概发生3000多起,就是肉眼可见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严重性都在不断增长。我们经常讲环球同此凉热,实际上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气候变暖对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愈演愈烈。
另外一方面,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其实从2019年、2020年以来有非常多的国家提出了关于未来碳中和的目标、实施路径相关的政策等等一系列的。到目前为止,全球大概已经有130多个国家以不同形式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这当中有51个国家正式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递交了到本世纪中叶的长期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战略,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碳中和愿景实施战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就未来的碳中和不仅都提出了目标,还提出了未来如何实施、如何更好推动的一系列政策举措,为《巴黎协定》在后续的实施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不仅仅是公共部门,也包括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大概有760多家大型企业都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这当中包括有将近200家中国企业也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很多目标其实都是早于2050年,甚至更早实现碳中和的示范。包括在金融领域也是,刚才艾德明爵士提到亚投行(AIIB)实际上在2020年气候融资的规模已经超过了41%,到2025年这个目标要超过50%,类似像这样的多边银行开发性金融未来在气候变化领域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样的,在中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包括我们国内的一些区域性的政策性银行,政府主导建立的绿色发展基金,也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好消息的另外一面我们也遭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首先就是尽管到2021年有这么多的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但是去年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还是强势反弹了6%左右,是1990年以来单年温室气体上涨最高的一年,因为新冠疫情,各国都采取了经济刺激的措施,实际上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因为碳中和叠加了地缘政治冲突,叠加了极端气候事件等等,使得包括在欧洲、北美,也包括中国部分地区,能源价格出现了比较大的上涨,能源供需的矛盾也变得更为突出,在这方面的挑战使得大家对于未来如何更好地走好碳中和这条路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实际上短期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像能源供应的问题、能源价格上涨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实际上对长期的碳中和战略的实施也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中国在“双碳”方面、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一直是秉持着积极应对的国家战略,在推动实施,我们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也在积极构建“1+N”政策体系,同时从政策、市场机制、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专项政策等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支撑性的工作,也包括在国际层面,既跟中欧有绿色伙伴关系,每年都会举行副国级以上会晤,同时我们跟发展中国家也是,包括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等等也开展了非常多的相关工作。今年COP27要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我想大家同样会聚焦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方方面面的挑战,需要我们共同携手来应对。
谢谢。
财经号所发布文章之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