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需求要如何积极作为?

中信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 程强  

2022年09月25日 16:22  

本文3117字,约4分钟

随着积极有利因素逐渐增多,尤其是在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的条件下,中国经济下半年将会奋起直追,最终实现的全年经济增速仍会明显领先全球,并高于国际预期

 

过去的半年,全球经济遭遇了多种因素叠加的巨大冲击,乌克兰危机持续演化,全球流动性环境加速收紧,一些国家开始面临严重的滞胀或衰退问题。我国由于二季度出现局部疫情反复的不利情况,经济运行出现了相当程度的下行压力,上半年实现经济增速仅为2.5%,虽然在多重压力下取得这样的增长成绩已经十分不易,而且从月度层面看已经实现了V型反弹,但是上半年经济增速与年初既定的目标还存在差距。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明确了“力争实现最好结果”的基调和要求。我们认为,随着积极有利因素逐渐增多,尤其是在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的条件下,中国经济下半年将会奋起直追,最终实现的全年经济增速仍会明显领先全球,并高于国际预期。

辩证统一的总要求

根据7月政治局会议的精神,对下半年经济的部署要紧扣“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关键时刻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为我国攻坚克难、稳中求进,力争实现最好结果的发展目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三个要求之间是辩证统一的,是相互促进的,绝不是相互矛盾的。只有防住了疫情,才能为经济企稳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只有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经济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疫情要防住”是前提,是最高优先级。今年上半年,部分重点城市受到的疫情冲击超出了预期,全国上下付出了艰辛努力,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在6月快速修复的带动下,二季度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防控住疫情,不仅是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是从最大限度上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以快制快,将疫情的扩散遏制在萌芽阶段,本身就是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稳增长”手段。

“经济要稳住”是目的,就是要着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上半年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叠加疫情反弹的冲击下,经济运行在3月-5月出现波动,经济增长在上半年形成明显缺口。当前全球经济滞胀风险上升、地缘政治冲突的发展不确定性尚存,国内经济恢复仍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因此,必须坚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发展要安全”是保障,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有效管控重点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具体而言,稳定房地产市场、规范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保持金融市场总体稳定、做好能源资源保供与生产安全,多措并举保障经济发展的安全性。既要防住灰犀牛,又要避免黑天鹅。

力争实现最好结果的三层含义

7月28日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我们认为“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主要包含三层含义。

一是不刻意追求经济读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5.5%的全年GDP增速目标,但该目标的设定更多以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为主要考量点,而非锚定某一固定的经济读数。在上半年经济增长明显承压的背景下,下半年我国不会为了刻意追求5.5%的增速水平而出台大规模的刺激政策、预支未来,更多会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着力稳就业、稳物价,力争实现最好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是不放弃对较好经济增速的追求。虽然完成全年5.5%左右的增长目标不易实现,但这不意味着我国会放弃对较好经济增长的追求,政策端仍会尽力而为。尤其是下半年在疫情缓和、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预计我国会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努力弥补上半年经济损失,争取下半年实现一个更高的增速,为做好各方面工作铺垫一个高质量的宏观大环境基础。
三是有条件的地区要勇挑大梁。7月28日政治局会议着重强调,“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即只要地区有条件,就要积极主动地为全国稳经济大盘做贡献。对于北京、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等经济大省,应在精准防控疫情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增长点;其他有条件的省份也应保持战略定力,力争完成发展目标。

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

今年以来稳增长政策全面发力,货币、财政、地产、扩内需、畅循环、中小企纾困、稳就业等方面大力出台增量政策。我们认为下半年,已有政策将形成更有效合力,集中释放出稳增长的效果。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政策或将继续出台,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

财政政策方面,既要落实已有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要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后续或有新增财政工具出台。一方面,已经发行的专项债资金要尽快在年内形成支出,压实项目单位责任,推动专项债券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另一方面,据我们测算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专项债务限额和余额之间的差额约为1.55万亿,如果差额可以用来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则能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带动下半年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方面,继续着眼于推动信贷增长。用好新增的8000亿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额度和3000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这两项政策已经分别在6月1日和29日的国常会上提出,预计后续将加快落地生效。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充足,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预计将在下半年推动社融增速回升。

房地产政策方面,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稳定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虽然不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但也不能容许其成为过度拖累经济的因素。二季度以来,各地陆续推出放松楼市管控的系列措施,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新的工具出台。除一线城市,预计多数城市会在首套房贷利率、限购标准、人才政策、租购同权等方面进行更具创新的探索,带动各地销售持续企稳回升。针对停贷事件,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预计相关风险将在三季度内得到有效化解。

中国增速将明显超过国际预期 

2022年中,全球经济整体增速位于潜在水平以上,但主要经济体复苏已经明显放缓,大概率将从滞胀走向衰退。在疫后缓慢的复苏节奏和乌克兰危机的冲击下,欧洲经济深陷泥潭。不仅持续推高通胀风险,欧洲的能源危机愈演愈烈。高通胀迫使欧洲央行提前退出负利率政策,借贷成本上升、金融环境收紧,将导致欧洲需求进一步放缓,预计欧洲或将在今年内陷入衰退。美国二季度实际GDP环比折年率为-0.9%,

连续第二个季度录得环比负增长,进入“技术性衰退”,经济增长已经开始出现放缓迹象。

从分项数据的贡献来看,美国二季度GDP环比增速主要受到私人库存(贡献-2.01%的环比增速)、固定投资(贡献-0.72%的环比增速)、政府支出(贡献-0.33%的环比增速)的拖累,仅消费支出和净出口正贡献(分别贡献0.7%和1.43%的环比增速)。在通胀水平未明显放缓的情况下,美联储预计仍将继续加息,这也会导致美国实质性衰退渐行渐近。
IMF在7月26日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中国下半年经济增速的预测值调整为3.3%,高于全球的3.2%、美国的2.3%、欧洲的2.6%等增速水平。从IMF历史预测情况来看,其对中国经济的预测通常具有“更强的低估”和“更弱的高估”的特征。

我们预计,今年很可能也是类似的情况。中国经济增速可能远不止像IMF预测的只有3.3%,下半年将在更大程度上和美欧的较低增速水平拉开差距。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升级,一揽子稳增长政策不断出台、落地,我国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望拾级而上,三四季度GDP增速有望实现6%甚至更高,全年增速有望实现4.6%左右,或达到很多国家的两倍以上。

(编辑:张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