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金控风险管理初探

中信金控风险合规部  

2022年09月26日 11:55  

本文3451字,约5分钟

创新搭建金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并表风险管理框架,基于“小金控”模式,健全风险隔离机制;建立金控层面特定风险管理流程,推动子公司落实全面风险管理要求

设立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2022年3月16日中信集团成功获得国内首批金融控股公司牌照,3月24日中国中信金融控股公司注册成立。这是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中信集团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践行金融监管改革要求:初试“小金控”模式

为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补齐监管短板,2020年9月,《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先后发布,初步构建起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总体框架。2022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中国人民银行从宏观审慎管理视角实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一是坚持金融业是特许经营行业的理念,做好准入管理;二是坚持穿透原则,对股东和股权结构实施监管;三是实施并表管理,关注利益冲突、风险集中、风险传染等集团特有风险;四是明确风险隔离要求,在金控公司大股东、金控公司及其附属机构以及各附属机构之间建立风险隔离机制,加强“防火墙”建设,有效防范风险跨行业、跨机构、跨市场传染。

中信集团作为金融与实业并举的大型国有综合企业集团,在国内外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2021年8月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第115位,业务包括综合金融、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和新型城镇化五大板块。综合金融服务板块覆盖银行、信托、证券、保险、资产管理全牌照金融业务,包括中信银行、中信信托、中信证券等市场头部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板块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占中信集团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90%以上。实业板块优势突出,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包括中信戴卡、中信重工、中信泰富特钢、中信出版等。在综合金融业务保持增速的情况下,实业板块业务利润贡献占比不断提升。

作为一家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中信集团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勇当金融监管改革先行者,严格落实监管政策要求,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开展金控课题研究,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委和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群策群力、高效工作,全力推进金控申设工作,成功取得国内首批金融控股牌照,为中信发展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人民银行首批批准的两块金控牌照,代表了金融控股公司两种不同设立模式。中信集团采取“小金控”模式,即在集团内部新设立金控公司,再将金融股权划转到金控公司统一归口管理。北京金控则采取“大金控”模式,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集团。

构建立体化风险治理架构:搭建分层制度体系

中信集团选择“小金控”模式,一方面在股权与法人层面实现了金融板块与实业板块的风险隔离,在有效防范风险传染的同时,为实业板块业务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中信集团旗下金融子公司均为市场头部或排名靠前企业,把股权划转进金融控股公司,进行集中、统一、专业化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基于“小金控”模式,中信金控进一步健全风险隔离机制,在管理层面推动建立场所、人员、资金、业务、信息等防火墙,在交易层面探索建立关联交易风险和集团内部交易风险监测、预警与管控机制,有效防范风险跨行业、跨机构、跨市场传染。

中信金控坚持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在中信金控层面不设党委,中信金控及子公司“三重一大”事项均由中信集团党委研究决策。针对跨法人、跨业态管理特点,中信金控按照“依法合规、做实金控、简明高效、急用先行”原则,参照中信有限授权方案,研究制定股东对董事会和董事会对总经理授权方案,建立清晰的授权管理体系,构建双层风险管控模式,明确管理职责和边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穿透到位,做到风险管理全覆盖。

在顶层设计方面,中信金控持续加强董监高组织建设,拟在董事会下设审计、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委员会,管理层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组建风险管理、合规内控管理、协同管理三个专家工作组,与子公司形成管理合力,管好金控集团风险。

中信金控对照监管要求和管理需要,搭建分层分类的政策制度体系。在金控层面,重点关注风险集中、风险传染、关联交易等集团化经营特有风险,切实履行控股股东义务,制定并表风险管理、统一授信管理、关联交易和内部交易管理、恢复与处置计划、协同化解风险等制度,有效发挥金控统筹管理职能。

在子公司管理层面,中信金控充分发挥引导、督促、保障、服务职能,制定全面风险管理、风险偏好、市场风险、法律合规风险等制度,统一金控风险语言、标准,指导、督促子公司落实风险管理与合规内控各项要求,持续健全风险管理和合规内控体系。

健全七大风险管理机制:推进风险管理数字化

中信金控建设控制与效率相平衡的风险管理流程,构建了风险管理协同机制、合规内控督导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统一授信管控机制、风险隔离机制、恢复与处置机制和风险报告机制等七大管理机制,力求抓实抓细管理流程,切实把风险管到位。中信金控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七大风险管理机制建设顺利推进,部分机制已发挥实效。

在风险管理与处置化解协同机制方面,中信集团今年以来积极推进产融协同、融融协同化解风险,近期已成功落地佳兆业产融协同化解风险项目,最大限度的保障了中信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切实维护中信集团的合法权益,同时帮助债务人顺利度过难关。这是中信集团处置化解金融风险的一次有益尝试,或将成为我国金融业法治化、市场化化解不良资产的典型案例。

在统一授信管控机制方面,集中度风险是金控集团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近年来市场大额风险频发,中信金控积极构建集中度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限额、预警等手段,强化大额风险暴露管理。中信金控目前已在集团层面实现了客户业务数据整合,通过有效识别客户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起集团层面统一的客户关系树,及时、全面、准确汇总同一客户在中信金控集团的业务总量和风险总量,有力支持了客户集中度风险管控。

在风险预警机制方面,中信金控着力建立覆盖客户、机构、交易、行业、区域和国别等维度的风险预警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流程,推动预警工作由人工向系统、报警向预警转变。

在风险偏好与合规内控督导机制方面,中信金控持续完善风险偏好管理机制,印发风险偏好陈述书,引领子公司有效传导中信金控风险偏好,加强关联交易和关键领域、关键人员管理,推动建立合规内控评价整改机制。

在风险隔离机制方面,中信金控持续完善法人层面、管理层面、交易层面隔离机制,加强关联交易和集团内部交易管理,建立关联关系数据库,对大额关联交易建立审查和监控机制,阻断可疑交易,对内部交易重点防范虚构交易、转移收入与风险、监管套利,对外部关联交易重点防范不当利益输送。

在恢复与处置机制方面,中信金控正在研究制定协同化解风险管理办法,规避合规风险,防止风险传染,统筹建立中信集团、中信金控和子公司三个层面的恢复与处置计划,积极参与银行、信托恢复与处置计划制定,全面增强金控集团应急处理和自救能力,确保资本充足和流动性合理充裕。

在风险报告机制方面,中信金控对内已形成全方位报告体系,包括风险管理月报、风险信息周报、风险信息专报等,与子公司及时共享风险预警信息,确保风险信息及时、有效、准确的传递。同时按要求开展监管报送,定期向监管报送金控工作开展情况。

此外,中信金控高度重视数字化对风险管理的赋能作用,数字化建设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融入到中信金控风险管理。中信金控目前已完成全面风险管理系统一期建设,系统作为中信金控风险管理的门户,涵盖各类风险管理需要的信息,实现了统一风险视图、统一授信和集中度管理、风险偏好监测、风险数据分析等功能。中信金控相关人士表示,目前系统二期也已完成规划立项,正在按计划推进。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中信金控的发展元年。自成立以来,中信金控组织架构基本搭建完善,管控模式有效落地,各项机制与流程逐步健全,对子公司管理持续深化。中信金控将坚持“管好风险就是创造收益”理念,落实监管要求,强化风险管理、并表管理、资本管理、关联交易与集团内部交易管理。按照穿透、隔离、协同、分层的方法,打造总部加子公司的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做到宏观管到位、隔离做到位、微观不干预、协同成生态,使风险管理能力成为中信金控核心竞争力之一,努力将中信金控打造成驱动中信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引擎”。

(编辑:张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