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白酒行业展望:存量竞争下虹吸效应加剧 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舒志娟 编辑 | 潘西  

2023年01月09日 09:06  

本文3039字,约4分钟

白酒行业在2022年经历了角逐全品类、百亿级并购、扩产不断、争相布局新零售等一轮又一轮竞赛后,新的一年将在“变与不变”中持续发展。

多家酒企在接受《财经》新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白酒行业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竞争格局不变,伴随后疫情时代的宏观刺激政策见效,中国白酒将开始新一轮复兴。不过,酒业复苏也是一个渐进过程,去库存仍是多家酒企的最大命题。

同时,在行业新周期,“资本+产业”将成为主要竞争力,为了获取优势资源及放大协同效应,扩产能、投资并购仍然是白酒企业抢占市场的最佳手段之一,但在兼并重组中酒企整合效果仍需进一步提升。

业内专家表示,面对严峻的竞争格局,2023年白酒行业将进入资源战、投入战比拼阶段,抱团做大“朋友圈”成为行业共识。不过,随着头部酒企竞合加速,资源向头部酒企倾斜,区域酒企的发展之路将遭到进一步的挤压,部分中小企业或将加速离场。

市场分化加剧 去库存压力犹存

临近春节,《财经》新媒体记者从多位受访酒商处了解到,目前终端动销开始小幅回升,自2022年12月中旬以来,团购客户的联系电话明显增多。

华创证券指出,防疫政策优化后,北京、成都、郑州等城市的餐饮正在快速恢复,预计2023年春节的酒类动销将超过2022年和2021年春节。远期看,伴随后疫情时代的宏观刺激政策见效,酒水需求或将放大,2023年下半年最迟2024年,将开始中国酒业的新一轮复兴。

虽然春节白酒消费小幅回暖,但市场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

记者从多名经销商处获悉,从目前销售情况来看,茅五等一线名酒在商务、节庆等市场仍具有刚需性,库存压力不大。不过,对于部分区域酒企而言,旺季不旺的特点仍然存在,压货现象较为严重。

从存货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20家白酒公司存货总额达到了1210.56亿元,相比2022年初,增长了5.94%。就存货周转天数来看,*ST皇台、天佑德酒、口子窖、水井坊、迎驾贡酒、舍得酒业等酒企存货周转天数均在两年以上。

动销不畅以及压货的影响也波及到上游酒企。财报显示,伊力特是2022年第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公司,营收、净利润同比下降10.77%、47.57%;另外,2022年前三季度,山西汾酒、水井坊、酒鬼酒等营收增速同比分别下降37.92%、65.76%、102.15%,净利润增速也分别同比下降49.43%、93.89%、82.71%。

白酒动销短期仍然承压,如何去库存仍是2023年酒企的一大难题。值得关注的是,多家酒企纷纷布局开门红活动,并出台相应政策对经销商渠道进行帮扶救市。

洋河在接受《财经》新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推出“1320”战略,落细二十条惠商性措施,并向经销商提供1.5亿元奖励,重点解决经销商在销售过程中的难点痛点。此外,茅台称不仅不会减弱渠道商,还要与其构建更为紧密的共同体,帮助渠道商进一步发展壮大;五粮液对经销商则给予现金折扣鼓励现金回款、对于不同客户采取金融帮扶政策;汾酒则对经销商给予疫情补助。

“去库存需要从长计议。”知趣咨询总经理蔡学飞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酒企可以围绕核心市场开展基于社区社群的直销模式,精简品牌结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有实力的经销商可以借机补充产品结构,实现区域内资源整合,从而寻找新的增长方式。

头部酒企持续扩产 高端化布局渐成趋势

近年来,在新周期里增强原酒的产能和储备,已成为酒企构建竞争壁垒的关键点,不少头部酒企纷纷投入巨资扩产布局,而这一趋势在2023年将会延续。

2022刚开年,贵州茅台和五粮液便接连抛出扩产计划;紧接着,山西汾酒、泸州老窖、舍得酒业、国台酒业等酒企也纷纷跟进。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白酒企业正在新建或拟投资扩产项达62个,投资规模超1826亿元,将至少新增制酒产能超135万吨、扩大储酒规模超290万吨。

不仅仅是酒企,产区也在不断扩产能。2022年2月,中国清香型白酒核心产区(汾阳)5万吨白酒生产项目开工。此外,泸州、宜宾、仁怀等产区也均支持当地企业产能扩建和技改项目。

在蔡学飞看来,与以往不同,2022年酒企扩产更多是头部酒企,竞争的焦点在于通过扩产来做实做高年份酒、老酒产能与储能概念,为未来的企业产品结构升级、消费扩容后中高端市场的竞争,以及中高端产品与高端产品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支撑。

随着酒企布局产能陆续投产后,高端白酒市场竞争在2023年将进一步白热化。

记者通过梳理统计发现,高端白酒目前已成为各大酒企主要营收贡献者。其中,泸州老窖中高档产品营收占比达90.11%;洋河中高档酒约占其总营收的85.68%;舍得酒业中高档产品营收占比达84.64%;水井坊高档产品占比达97.79%。

“高端化仍是白酒主流,而供给侧高品质白酒产能稀缺意味着高端白酒价格带仍有上移空间,预计2023年中高端酒营收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诗婢家白酒研究院秘书长张皓然指出,不过,当前消费场景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果酒企一窝蜂去做高端化,可能花费的代价会比较高,品牌培育也未必能做好。

合纵连横抱团取暖 产业整合速度加快

渠道库存压力犹存、存量市场竞争加剧,面对严峻的竞争格局,酒企不得不抱团取暖,行业内投资并购的进程开始加速。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酒业投融资事件共计53起,同比增长11%。

去年2月,华润集团旗下华润战投拿下了金种子酒控股股东金种子集团49%的股权;5月,贵州新动能产业基金入股贵州肆玖酒业,持股比例22.59%成为其第二大股东;8月,日初资本完成对国台酒业数亿元投资;10月,华信集团出资入股重庆江记酒庄,以13.79%的持股比例成为其第三大股东;同月,华润系123亿元收购金沙酒业55.19%的股权,刷新白酒行业最大并购金额。

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指出,尽管酒行业每年都有投资并购,但2022年与以往仍有不同。从兼并重组案例中发现,战略股权投资是主力,既有产业链布局的延伸,也有跨界资本以收购或者股权投资的方式涉猎酒行业。这说明了白酒产业越来越呈现出资本推动、产业整合的趋势。

一位不愿具名的老牌名酒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未来5-10年,白酒行业集中化、规模化、品牌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市场的游戏规则就是适者生存。因此,在行业新周期下,并购重组会越来越多。

不过,该内部人士进一步称,并购是起点,重组整合才是达成并购目标的关键。在重组整合实际操作过程中,涉及消费市场的解读、利益的再分配、不同文化的融合磨合等,任何一方面处理不当,都可能面临重组进程延缓、效果不及预期等。

展望2023年,白酒行业将何去何从?

从2022年7月的"茅汾会”、“洋五会”开始,竞合已经成为头部酒企发展的重要命题。蔡学飞指出,名酒互联是内生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对于茅台、五粮液来说是健全品类矩阵,维护品类稀缺性与价值感,从而提高抗风险能力;而对于汾酒而言,则是尽快实现品类的全国性推广与覆盖,塑造品类高端价值;而洋河、郎酒当下的最大任务则是在区域内完成产品的结构性升级,从而提升品牌价值。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2023年价格竞争、细分品类竞争会更加明显,白酒行业将会进入资源战、投入战比拼阶段。随着头部酒企竞合加速,区域酒企的发展之路遭到进一步的挤压,部分中小企业或将加速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