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元气森林高调宣布进军可乐市场,外界认为其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战火“重燃”。4月26日,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表示,可乐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归产品属性,就像酒一样,是一种口味,是一个配方,不应该被少数品牌垄断。
他认为,做不做可乐是信心问题。之前内部立项一直没敢做,希望可乐不再是饮料企业的“禁区”。
据了解,未来一个季度,元气森林将在全国115个城市以及超过70万的线下终端门店推出可乐味气泡水。事实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元气森林一直避免和两家可乐巨头在产品和口味上产生重合,此次高调入局,在业界看来有点“宣战”的意味。
外界对于元气森林的此次行为充满了疑问,焦点在于对于可乐行业,国产品牌已经冲击多次,但都成效不大,元气森林此次冲击可乐市场胜算几何?而且,对于入局可乐市场,元气森林内部争议一直较大,为何还要执着于此事?对于消费者而言,凭什么选择定价比市面上的无糖可乐还贵的产品?
《财经》新媒体记者了解到,早在2019年元气森林已经立项研发可乐产品,直至2022年7月才首度推出1.0版本可乐味气泡水,但是并没有把这款产品直接命名为“可乐”,而是将其归于无糖气泡水系列产品。原因在于,元气森林内部对于这个项目争议很大,反对声音很多,认为不应该和巨头直面对抗。
目前,在我国的碳酸饮料领域,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占据超90%的市场份额,呈现双寡头的格局,其余品牌要想突破竞争格局,难度不小。同时,诸多饮料品牌在面对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两大巨头时,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渠道,都不具备优势,而且因为不具备规模成本效应,价格战打不赢。
而这也有其历史原因,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饮料市场也曾经有一段国产可乐的黄金期,包括崂山可乐、天府可乐等30多种国产可乐同台竞技,在部分区域市场,国产可乐通过采取积极的渠道策略在市占率上还占据优势。
但从90年代开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一方面采取了合资、入股等方式入股国内饮料企业,在获取了渠道通路的同时,通过业务调整等方式,雪藏或打压国产可乐品牌,导致国产饮料品牌逐渐亏损、停产,逐渐退出市场。
面对巨头可能的围剿,唐彬森认为,元气森林的杀手锏在于改变了原本可乐的配方,使可乐变得更健康。同时,从去年开始,元气森林先后在安徽、广东、天津、湖北等地筹建工厂,自建供应链可以快速覆盖目标市场。
不过,业界普遍认为,在气泡水的战争中,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对元气森林还是宽容的,毕竟气泡水不是两者的主要阵地,而此次元气森林直接切入“两乐”的拳头产品,无疑会引发他们的警惕与反击。
而包括元气可乐在内的国产可乐们要想破开一条“血路”,还得直面多重难题:从定位上而言,从0糖气泡水,迁移到0糖可乐的品类,可能会干扰已有的客户认知;从产品上来看,消费者是否能从可乐的生理性记忆中接纳新的口味仍是未知,不仅如此,在配方口感上,产品研发挑战也非常的大。毕竟就连可口可乐也都曾因为改配方出现“翻车”的现象。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目前在核心市场上,国产可乐品牌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因此相关企业需要重新定位、品牌升级,瞄准年轻人群体偏好和习惯,形成更好的贴合、更敏锐的洞察和响应,打造中国的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