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市场价格战战火重燃。5月16日晚间,腾讯云、移动云分别对外宣布,对多款云产品进行降价,前者最高降幅为40%,后者最高降幅60%。实际上,在腾讯云和移动云降价之前,阿里云已启动大规模降价,其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高降幅50%。
降价的原因一方面是云计算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长期缺乏创新,产品与服务同质化,价格成了唯一的武器;另一方面,近年来,互联网流量红利放缓,大小厂集体陷入业绩增长僵局,主动降价谋求“以价换量”,扩大用户基数进一步抢占市场。
对于当下云厂商之间即将爆发的价格战,火山引擎、百度智能云方面在接受《财经》新媒体记者采访时,价格战不可持续,只是短期内搏斗的工具,依然要通过为用户创造价值获取利润。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价格战下必然加速行业洗牌,缺乏技术、资金的中小企业将遭淘汰。而大模型将成为云厂商弯道超车的机会,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技术应用创新将成为比拼的制高点。
行业增速放缓 价格成“杀手锏”
5月17日,《财经》新媒体记者从腾讯云方面获悉,从6月1日开始,腾讯云将针对部分区域云服务器加大折扣力度,最高降幅将达40%。此次降价的产品包括云服务器、云网络、数据库、云安全,并计划开放部分核心产品的免费试用。
无独有偶,移动云也紧追其后跟上降价步伐,其中,通用入门型云主机、通用网络优化型云主机均降价60%。不过,据中国移动方面介绍,“产品最高直降60%”只是限时优惠活动。
事实上,打响价格战“第一枪”的则是阿里云。该厂商已经在5月7月正式启动大规模降价,其中核心产品如弹性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视频云、CDN和安全产品价格降幅在15%至50%。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云厂商降价的是基于官网价格,周期越长折扣越低,而之前的大客户折扣不包含在内。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导致云厂商相继降价的原因在于,竞争加剧下,云计算市场增长放缓,行业亟需打破低迷的困境。不仅如此,行业长期缺乏创新,产品与服务同质化,市场竞争红海下不得不祭出价格战的法宝以做反击。
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大陆的云计算市场全年销售总额为303亿美元,同比增长10%,而与前三年30%的年增长率相比,2022年的增长率出现了明显下降。而伴随不可确定性因素,许多大客户选择削减云和数据中心的支出,这也意味着未来只会更加艰难。
张孝荣进一步称,虽然降价会影响利润率和利润,但厂商着眼点在市场份额。以阿里云为例,所在企业集团的6大业务或分拆上市,而云计算业务具备上市的条件,为提升IPO估值,需要尽快提升业绩,以价格换地盘是比较容易实施的策略。
价格战不可持续 技术应用创新成未来核心关键
价格战一旦开启,其它企业是否会跟进?对此,百度智能云、火山引擎、京东云方面并没有正面回答,但是表示价格战不可持续。
火山引擎总裁谭待表示,成本是云计算的关键竞争力,也是客户最看中的事情。但是,成本问题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可持续地做好,而不是通过短期的商业手段,后者是不可持续的。
百度智能云AI应用产品部总经理刘倩解释称,从财报数据上看,目前国内云厂商的毛利率通常在30%左右,而谷歌、亚马逊和微软智能云的毛利率在60%-70%,与国际一线云厂商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云厂商选择降价,说明感受到了竞争的威胁。
不过,在她看来,国内市场正确的竞争姿势应该是通过为用户创造价值获取利润,而不是卷价格战,否则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打磨好产品和服务,最终受伤的还是用户。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价格战背后,体现出云服务市场已很难再一家独大了,随着竞争变得越来越白热化,市场将酝酿新的变局,而缺乏技术、资金的企业将遭淘汰。
张孝荣指出,未来云厂商的竞争点在于政企市场和海外市场。政企市场客户随着宏观经济增长的复苏而逐步回血,这是一个看得见的市场,而在海外市场,云厂商应该着眼于全球市场,开拓海外客户。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云计算受技术驱动,厂商需要加强技术应用创新和底层技术创新突破,这是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业界普遍认为,大模型云服务作为趋势之一,或将成为云计算厂商提高竞争力的重要着力方向。这就要求云厂商在调整收费模式和定价策略的同时,还需关注云服务能力和生态建设,才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