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名镇”横沥:传统制造转型探索

《财经》杂志 文 | 《财经》记者 孙颖妮 王延春  编辑 | 张燕冬  

2023年09月03日 06:58  

本文5289字,约8分钟

作为“中国模具制造名镇”,横沥聚集了数千家模具企业,聚焦其“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战略,以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为抓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在提升“模具名镇”的品牌能量级

东莞横沥镇广东中泰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图/东莞图库

 

在广东中泰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泰工业”)偌大的生产车间里,只有三五个工人在操作机器。在这里,全数控加工已经代替了传统工艺,以往需要人工操作才能完成的铣床、磨床、换刀等工序,现通过编程即可自动完成。

“过去设计一套汽车连续模具需要耗时15天至20天,现在用智能设计系统仅需5天至8天。”中泰工业创始人姚小春告诉记者,公司已经完成了自动化、信息化,正走向数字化、智能化。

作为“中国模具制造名镇”,横沥聚集了数千家模具企业。横沥聚焦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战略,以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在提升“模具名镇”的品牌能量级。

推动模具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横沥鼓励支持企业参与拓展新能源、5G、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业务,引进支持发展一批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智慧光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项目。

横沥因“寒溪”“仁和”两水河涌纵横交错而得名。有“活化石”之称的横沥牛墟起源于明末清初,与三水西南、鹤山沙坪、汕尾陆丰并称广东“四大牛墟”,至今已有400年历史,是广东仅存的牛墟。牛墟文化蕴涵的诚信经营、奋发进取、开放包容的商业精神让这里成为一个工业大镇。

 

探寻创新新路子

横沥的模具制造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直到2011年,其依然没有摆脱“小而散”“低端制造”的状况,人才缺乏、产品低端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转型迫在眉睫。

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就要补齐科技创新这块“短板”,横沥以模具产业为切入点,走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路子。

在中泰模具的生产车间,国内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成型生产线”正在运行,这条生产线由华中科技大学、重庆汽车研究院与中泰模具合作研发而成。

与中泰模具一样,近年来,横沥诸多模具企业都与高校院所进行了合作研发,为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个小城镇的企业如何与高校院所对接的?

这要得益于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发挥的作用。横沥镇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教委科技发展中心、东莞理工学院等7家高校院所和相关企业合作建设了创新中心,促进其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

“企业足不出户就能接触到院士、教授和博士,请他们为我们企业做指导,分析情况,解决问题。”横沥一家模具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据悉,横沥镇已经有数百家模具企业通过协同创新中心获得了科研支持或咨询服务。

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的实践只是横沥推动科技合作创新的一个缩影。当前,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横沥全镇经济转型升级强有力的“助推器”。

近年来,横沥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路子,促进科技资源共享,推进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推动高校及科研院所与企业进行对接,充分发挥高校特派员技术引领作用,打造产学研企科技创新生态。

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的特派员每月都有固定的时间在横沥工作,了解企业需求,开展公共技术服务。过去几年,上海交通大学先后帮助中泰模具等多家公司实现了技术突破。

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同样是横沥关注的问题。松山湖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聚集了华为终端、中集智谷、生益科技、易事特等一大批行业龙头,相应的配套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供应链。横沥与松山湖生态园紧紧相邻,松山湖的工程师和实验室让横沥的企业近水楼台先得月。

数据显示,横沥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由2020年的50.3%提高至2022年(初报数)的56.23%。

横沥科技创新型企业数量的稳步增加就是这一努力的见证。2021年以来,通过建立目标企业库,培育科技型中心企业、规上工业企业、专利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增长。全镇高新技术企业个数由2020年的276家发展到2023年6月的390家;瞪羚企业比2020年增加了7家,总量达到8家。

当前,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风起云涌,横沥以推动模具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切入口,走出了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子。

横沥在模具企业中推广应用ERP、MES等数字制造系统,建设数字化车间,打造了银宝山新、领益智造、达兴模具、快科模具等一批优秀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如领益智造开发使用了“模云产品研发管理系统+模云智能制造云平台”,打造了天倬智能装备数字化转型透明工厂。

银宝山新是当地一家以大型精密模具为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先进制造企业。近年来,公司借助数字化,加速企业的转型升级进程。如今,公司已实现业务及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全覆盖,并较早推动了信息化与自动化的融合。

在数字化提升方面,公司自研了基于SaaS技术的智慧模具平台管理软件,该平台包含模具档案、订单管理、项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仓库管理等各大板块,可以实时查看到各种生产相关数据。

《财经智库》调研中了解到,在横沥,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正借助数字化技术弥补生产经验不足,提升其技术水平。

 

培育产业新势力

面对当前国际环境动荡,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横沥镇以“新设备、新空间、新用地、新项目”为抓手,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强化政府服务理念和担当意识,扶持优质企业增资扩产,优势产业的升级,为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横沥与东莞农村商业银行达成战略合作,成立“产业升级和空间拓展基金”,为“工改工”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同时发力土地收储整备和升级城市更新改造,动真碰硬,探索破解土地统筹难题,盘活存量用地。

在横沥一块约93亩的工业用地上,怡合达智能制造供应链华南中心二期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横沥的智能制造中心之一。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占地面积93.292亩,建成后可为客户提供工业自动化设备、FA工厂自动化零配件一站式采购服务。

重大项目的接连落地,是横沥追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缩影。

对于横沥而言,怡合达二期绝不仅仅是新增超10亿元投资或20余亿元的产值,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类似项目的落地,带动更多高新技术企业来横沥集聚发展,不断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横沥一方面支持本土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持续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努力培育新动能。

横沥瞄准产业链的重点环节,着力招引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对接松山湖高新企业外溢资源,引进一批智能终端、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能源及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发展重点行业的优质企业,推动上市后备企业、“小巨人”企业总部落户。

通过引进新动能、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横沥正努力改变以模具产业为支柱的产业基因,改变小企业林立却“独缺明月”的局面。

横沥镇投资促进中心主任吴轶超表示:“我们以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被人称为‘满天星星’。接下来会重点引进电子、光电、半导体、智能制造等比较新型的产业,以此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项目是发展之基,招商是发展之源,横沥在招商引资方面出奇招。横沥镇首先从顶层制度入手,出台了《横沥镇“镇村联动”共享机制实施办法》《关于促进横沥镇厂房物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系列招商政策,让村组一级享受企业税收分成红利,充分调动村(社区)招商积极性,并给予引进人一定的奖励激励,切实发动社会招商中介参与招商引资,掀起全民招商热潮。

今年以来,横沥镇主要领导多次组团奔赴深圳、上海、南京、香港等地开展精准招商。招商重点以三大支柱产业的上下游关联企业和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为主。截至8月,共招商39次,进行市外招商推介4次。横沥还优化了项目招引决策效率,创新“以投带引”“定制厂房”等招商模式,力争引进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纳税能力强的“奶牛型”项目。

《财经智库》了解到,目前,横沥有市重大项目43个,总投资额约127.93亿元。其中重大建设项目28个,总投资约71.89亿元;重大预备项目15个,总投资约56.03亿元。今年1月至8月,各在建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5086亿元,同比增长16.63%,完成年度任务目标近九成。

截至2023年8月,横沥全镇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1家,上市企业2家,上市后备企业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省级专精特新76家、瞪羚企业8家。

然而创新高地亟待土地。横沥镇党委副书记张超说,过去横沥用地规模巨大,但效益不高,导致新时期已没有太多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本地企业想扩张,外来企业想进来,都面临土地紧缺的问题。产业升级、新动能置换都亟待释放土地要素。

数据显示,横沥土地开发建设强度目前已超65%,土地瓶颈严重制约横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打破土地瓶颈制约已成为横沥镇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服务企业“优”无止境

企业和项目引进来了,能够留得住、发展好则与地方政府的服务息息相关。

去年底,怡合达智能制造供应链华南中心二期项目的快速落地就是极致服务精神的体现。

“从项目筹备、选址、审批到招拍挂、建设动工,横沥政府提供的‘全生命周期保障服务’,最大限度将政策、资源向企业倾斜,让项目一路绿灯。”对于项目的快速摘牌落地建设,怡合达人力资源总监邵进明感触颇深。

近年来,不断探索如何服务好企业是横沥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

横沥将“一切服务基层、一切服务企业、一切服务民生、一切服务投资”作为总方向,从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协调解决诉求问题、政策扶持、抢订单拓市场等多方面发力,不断健全企业服务工作体系,构建企业服务长效机制。同时,以挂点服务企业机制为契机,实施定期走访制度,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将企业诉求汇集成册,靠上协助解决,实实在在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建立“小升规”企业成长服务跟踪机制,每月关注重点企业情况,助力企业发展。

广东港建液化气有限公司(下称“港建”)对横沥镇想方设法服务企业的做法感触颇深。港建坐落于洪奇沥水道边,每天长约80米的800吨液化石油气船都要停靠水江边码头,将液化石油气卸往储存罐内。不久前,码头所在的河堤计划进行加固施工,将影响船正常靠岸。在横沥镇有关负责人牵头下,多方达成一致,在船靠岸时停止施工,解决了港建的一大难题。

服务企业“优”无止境,今年,横沥镇还将全面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优化跨部门一体化对企服务模式,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的问题。

横沥镇官员表示,立足产业优势和潜力空间,横沥镇以工业产业为重点,建立企业监测调度机制,通过企业专员服务机制,“一企一策”加大对增速下降和生产经营波动较大企业走访服务力度,及时主动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除了做好服务,过去两年,横沥还通过参展补贴政策,鼓励、发动超过350家次企业参加上海模具展、海丝博览会、欧洲汉诺威国际金属板材加工技术展览会、日本大阪机械要素展、马来西亚国际橡塑胶机械暨模具工业技术展览会等等境内外有影响力的展会。

在年初,横沥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横沥镇委、镇政府提出要真正把企业家当自家人、把企业事儿当自家事儿。横沥镇党委书记叶效怀向企业家们做出了恳切承诺。

由此优化《横沥镇扶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资助办法》,每年安排3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企业高质量发展;开展新一轮“三旧”改造(城市更新)工作,加快打造1768亩国家“专精特新”产业园,年内动工建设1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推进《横沥镇雍景湾人才公寓配租管理办法》,为重大项目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条件等。

“务实,是我们对横沥镇的最大感受。”诸多企业对横沥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横沥镇经济发展局的负责人介绍,横沥围绕先进制造业、5G、数字经济等产业发展风口,充分发挥东莞市制造业的基础实力,推动横沥镇模具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升级,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智慧光电等产业,招引一批大企业落户,培育一批有潜力的成长型企业,为横沥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提供新支撑。

横沥正在释放“镇”经济的能量。横沥镇只是中国3.9万个镇中的“一滴水”,也是中国经济最前沿的制造转型升级的鲜活样本,这些无数个村镇经济支撑了中国经济的车轮。

(实习生曾嘉艺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