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机器人产业“新名片”

《财经》杂志 文 | 陈丹 贾彦彦  

2023年09月03日 08:50  

本文5196字,约7分钟

东莞是一座传统与创新元素交相辉映的城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东莞机器人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鉴于全国各地都在热火朝天布局机器人产业之时,东莞机器人产业未来应如何“杀出重围”,值得深入研究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机器人生产车间。图/东莞图库

 

东莞以制造业立市,在推动全市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东莞抓住了机器人这颗“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向着“智”造时代迈进。在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码及市场需求持续释放的背景下,东莞机器人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近几年,全国各地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你追我赶步伐正在加快,东莞机器人产业如何在发展大潮中突围,值得思考与探究。

 

兴起与发展

说起东莞,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世界工厂”这个别称。东莞是广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通商口岸,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人、财、物从外部如潮水般涌入,加之“三来一补”模式的兴起,使东莞经济的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与顺德、南海、中山并称为珠三角“四小虎”。

随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悄然改变,东莞等沿海制造业发达地区工厂招工难、招工贵问题尤为突出。这为东莞机器人产业带来了发展契机。

2014年,东莞开启“机器换人”大幕,以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为抓手,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率先实施机器人智能制造应用示范。据了解,2014年以来,东莞共实施“机器换人”项目3175个,总投资约446亿元。

在“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带动下,东莞机器人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机器人市场结构从垄断竞争向完全竞争格局快速演化。由市场以库卡、安川、发那科等外资品牌工业机器人为主导逐步向内外资品牌共存的方向发展。2014年,东莞成立了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成为东莞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产业基地由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发起建立,按照“政府资助、企业化运作”模式建设,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机器人创新创业孵化之路。自基地建立以来,孵化创业实体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从1到N”的跨越,涌现出李群自动化、逸动科技、松灵机器人等多家优秀企业。

另外,受房价快速上涨影响,深圳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出现外迁浪潮,“近水楼台先得月”,东莞临深九镇成为深圳产业外溢的首选地。在深圳产业的导入下,东莞机器人产业发展后劲十足,逐步融入成为深圳产业链的一部分。

2017年,正值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大湾区发展被正式提上日程,并迅速推进。作为大湾区的一部分,东莞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大湾区建设的推进为机器人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资源,激发了东莞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潜力。

依托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天然优越的地理位置,东莞机器人产业持续发展,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骨干企业加速成长,重点集群不断壮大,东莞机器人产业逐步走在全国前列。

 

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超50亿元,发展潜力位列全国第三

制造业是东莞实体经济的根基,也是构成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东莞产业门类丰富,涵盖了41个工业门类中的34个大类和6万多种产品,建立起了庞大的制造业体系,形成了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设备、纺织服装鞋帽、食品饮料、造纸和纸制品五大支柱产业,重点布局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作为广东省唯一以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为主题的实验区,2022年,全市有近21万家制造业企业和1.3万家规上工业企业。

东莞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以及转型升级的需求,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据统计,2022年东莞机器人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0.8亿元,机器人产量约160万套,其中工业机器人1.7万套,服务机器人159.6万套。行业智库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公布信息显示,东莞位列2023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区域发展潜力城市榜单第三位,位于苏州、常州之后(注:因为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四大超一线城市的先天资源禀赋过于突出,基于挖掘潜力城市的考量,本排行榜未将以上四大城市列入排行范围)。

2.产业链体系日趋完善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东莞机器人产业链体系日趋完善,在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及下游集成应用环节均有企业布局。

在上游关键零部件领域,以控制器为主,包括固高科技、力辉马达、天一精密等企业;伺服系统领域的代表企业包括技研精密、众为兴、七科电机等;减速器领域的代表企业有本润机器人、鑫拓智能、国森科技、卓蓝自动化等;在视觉传感器方面,成长起一批优秀的本体企业,包括东莞视觉龙、浩立自动化、中睿智能、松庆智能等,已在市场形成一定竞争力。据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编纂的《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显示,2022年东莞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中,控制器产值占比高达72.4%。

在中游机器人本体领域,不仅包括李群自动化、尔必地、伯朗特、凯宝机器人、众为兴、天机智能、松灵机器人、智赢智能、大研自动化等工业机器人企业,还拥有云鲸智能、亿嘉和、芯宿科技、逸动科技、小豚智能、火萤科技等服务及特种机器人,机器人产品种类丰富多样,服务于诸多细分领域。如,李群自动化拥有并联机器人、SCARA机器人、六轴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各种机械结构的工业机器人;天机智能产品覆盖2Kg-12Kg负载,包括六轴、四轴、协作等机型,臂长从400mm到1470mm;智赢智能拥有多款晶圆搬运机器人,可满足4英寸-12英寸晶圆的高速稳定搬运;松灵机器人产品覆盖履带、四轮等多系列移动机器人底盘;云鲸智能专注于清洁机器人,先后推出云鲸J1、云鲸J2、云鲸J3、云鲸S1等不同类型扫地机器人;亿嘉和致力于特种机器人的研制,产品包括电力、消防、交通、市政、能源等各领域所需特种机器人;小豚智能专注于无人船领域,研制出多款无人船平台,可广泛应用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环境,执行水质检测、水底探测、水域巡逻等任务。

在下游集成应用领域,由于东莞拥有庞大的制造业规模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东莞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系统集成商深耕市场需求特点,开发出适宜的解决方案。

整体来看,东莞机器人企业以系统集成商为主,主要包括拓斯达、中天自动化、信腾机器人、松庆机器人、天机智能、力生智能、弓叶科技、博工医疗等。系统集成商根植于当地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新解决方案服务用户智能升级。如,天机智能针对3C行业打磨抛光需求特点,开发出打磨机器人+水淋技术系统的集成方案,消除了粉尘爆炸风险,该系统已成功推广到长盈、华茂、欣旺达等行业龙头企业;博工医疗主要为生物医药与生命科学场景用户提供专业的机器人产品及自动化解决方案,公司推出了全球首创的可无菌运用细胞的培养机器人,通过集成化设计,实现了人员与细胞操作区完全隔离,环境监控数据及操作视频实时记录储存,无菌操作过程步骤均可追溯;弓叶科技针对再生资源、生活垃圾、建筑装修垃圾等场景开发智能分解解决方案,应用分解机器人把可回收垃圾筛选出来,实现精准分类,提升了可回收资源的利用率。

3.产业生态不断优化,集群格局逐步形成

东莞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不断提升机器人产业集聚力。目前,以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为核心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已经基本形成。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在东莞市政府、松山湖国家高新区支持下,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强大的制造业产业链基础,已初步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制造到检测的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据悉,目前基地已聚集了400余家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相关企业。

同时,东莞还成立了广东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和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两大科研机构,建立了松山湖运动控制精密测量实验室、广东省质量监督智能制造装备检验站等机器人产品检验检测机构,设立了东莞市博实睿德信机器人基金、香港清水湾创业基金等产业基金,建立了粤港机器人学院、汇邦机器人学院等人才培养机构,形成了有利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未来突围之路

东莞是一座传统与创新元素交相辉映的城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东莞机器人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在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热火朝天布局机器人产业之时,东莞机器人产业未来应如何“杀出重围”,值得深入研究思考。

一是着力打造东莞机器人产业亮眼“名片”。

经过多年发展,东莞机器人产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并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机器人企业数量众多,产品种类丰富多样。但总体来看,东莞机器人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却没有形成过硬的“拳头产品”和带动力强劲的企业,没有打造出亮眼的产业“名片”。“拳头产品”是指技术含量高、利润率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它代表了一方区域的产业形象,也代表着产业的发展实力。一个地方产业如果没有几种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那么该区域产业在整体市场中基本上不会有太高的“存在感”。纵观千行百业皆如此,如谈及电子行业,大家首先会联想到深圳市,再联想到华为;谈及新能源汽车,大家会联想到比亚迪,接着联想到它比较大的生产制造基地西安与深圳。这就是所谓的“存在感”。

东莞市要增强在整个机器人产业领域的“存在感”,必须着力打造东莞机器人产业的亮眼“名片”,集中力量培育具有东莞特色的“拳头产品”和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从而通过“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带动东莞整个区域的机器人产业发展。以后大家谈及机器人产业,会联想到东莞,然后联想到东莞某家企业或某款“拳头产品”;或者谈及某种机器人产品,大家能够联想到某企业或品牌,然后联想到企业所在地为东莞。

二是推动东莞机器人产业开启新一轮快速发展。

在人工成本快速上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背景下,2014年起,浙江、广东等地开始大力推进“机器换人”,这一年也被认为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元年。东莞正是最早开展“机器换人”的城市之一,并且连续多年以市政府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高规格文件予以支持和引导,可以说,东莞机器人产业的“起跑”是领先的。

这几年间,全国各地掀起大力发展机器人的热潮,火热氛围中我国机器人产业却显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多地政府开始冷静思考,结合当地产业基础及特色,谋划机器人产业发展之路。如,上海凭借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等,引进国内外机器人知名企业来发展壮大当地机器人产业;佛山依托库卡和博智林等龙头企业,逐渐培育出实力较强的机器人产业集群;芜湖依托本地企业埃夫特,打造完整产业链,并不断强化企业间的协同配套能力。

相对而言,东莞当前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显得不够清晰。在其他省市明确发展战略、大步向前迈进之时,如果东莞机器人产业发展步伐放缓或者停滞不前,将会被“赶超”或者“落下”。东莞要牢牢把握住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区”叠加重大历史机遇,研究谋划东莞机器人产业长期战略任务和战略布局,大力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及增长极,主动推进产业迈入新征程。

三是明确东莞机器人产业多层次发展定位。

东莞拥有庞大的制造业体系,不仅包括服装鞋帽、食品饮料、造纸、机械等传统产业,还包括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不同产业对机器人形成差异化需求。为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东莞应明确产业多层次发展定位,丰富产品结构类型,既要有性价比较高的“大众款”,同时又要包括满足高端领域应用需求的“高精尖”产品。无论是“大众款”还是“高精尖”,必须严格保证产品品质,避免劣质产品扰乱市场秩序。

与此同时,还要围绕机器人的生产及销售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发展机器人维修、维护、保养等工程性服务,及时为用户解决产品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用户采购产品后无后顾之忧;加快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开展机器人性能、功能、安全性、可靠性等试验验证,为产品质量提供保障;加强人才培训培育,为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作者陈丹为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贾彦彦为机械工业信息中心产业研究处处长助理;编辑:张燕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