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格雷厄姆有句名言:“投资者的主要问题,也是他最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巴菲特则说:“在别人贪婪时要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要贪婪。”
此类箴言还有很多,出现在不同风格投资大师笔下。聚而观之,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金融市场除却数字和技术指标,亦有感性化、情绪化,甚至不理性的一面。因而有学者说,心理学是所有致力于获取更高投资回报努力背后的隐秘力量。
经济学家们常痴迷于复杂理论和数学模型,他们假设人类的判断和行为具有纯粹理性,并将模型建立在这一假设的基础上。但心理学和神经科学证据表明,大多数人只是有限理性或者甚至是非理性的。这也能部分解释主流经济学家为何很少能准确预测经济危机的爆发。
正是出于对主流经济学的反思,行为经济学逐渐发展起来,已蔚为显学。自2000年以来,众多从事行为经济学研究的学者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金融业专家开始将这一维度引入金融市场研究,帮助人们改进投资策略。这些研究工作中的一部分,也被称为“行为投资学”“行为金融学”。
本期书单关注对金融市场的这一考察视角,选入多本相关著作。这些书可分为两部分,前两本《大脑的金钱观》和《金钱心理学》,更多是就“金钱观”展开探讨;第二部分作品聚焦于金融投资的心理因素。正视和调整好自身金钱观,才易于理解金融投资领域的“隐秘力量”。
《行为投资原则》的作者认为,管理人类自身行为是成功投资的基石。如其所说:“我们中很少有人有足够的洞察力和智慧来管理好自己。如果良好的行为模式是追求投资回报的第一步,那么愿意在这一点上寻求帮助是建立良好行为模式的第一步。”
《交易情绪密码》检讨了由投资者心理因素造成的市场价格模式。价格是众多投资者为回应新信息而进行买卖操作所产生的结果。真实市场事件背后的兴奋、痛苦和厌倦等情绪,则引发了癫狂、恐慌和价格趋势。本书展示了媒体信息流对投资者心理的影响。
《金钱心理学》则告诉我们,人们做的与金钱相关的每个决定都有其合理一面,因为这些决定是他们在掌握了当时的信息,然后将其纳入自己对世界运作方式的独特认知框架后做出的。作者指出,想要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债务缠身,不必研究银行利率,而应该研究关于人类的贪婪、不安全感和乐观主义的历史。
《大脑的金钱观:做财富世界的聪明决策者》,(英)克劳迪娅·哈蒙德著,高玉芳等译,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8月
对金钱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人生的富足程度。读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克劳迪娅·哈蒙德之新作《大脑的金钱观》,便知此言不虚。作者借助心理学、神经科学、生物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和专业实验,深度解析金钱如何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情绪,扭曲人们的观念,甚至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本书为认识大脑对金钱的反馈机制以及金钱对大脑的反向影响,提供了新颖视角;同时也就我们与金钱的矛盾关系、金钱改变大脑的方式,描绘出一幅清晰简明的图景。
本书的研究主题和方法,以及部分结论,比如对金钱的担忧会影响人的认知能力,都让我们想起另一本行为经济学名作《稀缺》。再比如,本书指出人们没有钱的时候,会对它极为着迷,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它,且越为钱发愁担忧,就越不能做出摆脱贫穷的正确决定,《稀缺》一书也提出过相似主张。
《大脑的金钱观》提供了一套简单易行且能帮助我们摆脱金钱对大脑控制的技巧。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个人做出与金钱有关的行为和决策的心理机制。《大脑的金钱观》虽是一本跨学科心理学著作,但相当程度上也可视为一本高屋建瓴的投资决策心理指南。
《金钱心理学:财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恒真相》,(美)摩根 · 豪泽尔著,李青宗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3年6月
投资理财密切联系着现代金融业,又因后者日趋复杂化、专业化,令多数人更多将投资决策重点建基于相关金融知识的获取和经济信息收集。很少有人意识到,投资说到底是人的活动和决策,必受心理因素影响。因此,理财成功的关键之一,并不在于懂得多少知识、总结了多少规律,而在于克服人性弱点,认清事物运作本质。
摩根·豪泽尔从心理学视角切入,总结和分享了诸多理财智慧。其在序言中表示,人类涉及金钱的行为是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之一。本书之核心意蕴一如书名所示,是分享关于金钱的心理学。
作者自2008年初开始撰写金融理财文章,同期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因而长期注目于诸多专业人士对危机根源的分析。在其看来,“没有人能准确地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切为何会发生,更不用说如何应对了。每个看似合理的解释总会迎面遭遇同样有说服力的解释的反驳。”对金融危机研究得越深,写的文字越多,作者越意识到,关于金融危机,从心理和历史角度而非金融本身入手,可能才会更好地理解它。
《行为投资原则》,(美)丹尼尔·克罗斯比著,张昊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10月
丹尼尔·克罗斯比是一位近年来在行为投资学领域声名鹊起的学者。在本书中,克罗斯比深入浅出解说了行为投资的关键原则,以及如何将这些原则真正付诸实践。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生动实例告诉读者,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情,并非掌握多少知识或多么擅长与数字打交道,而是控制自己的行为。作者进而提出十条从数百年市场历史中归纳总结来的原则,以指导人们的投资。在第二部分,克罗斯比构建了一个框架,并基于他对投资心理的理解,制定了主动管理流程,用以指导我们学会管理行为偏差,成功投资于高风险资产。
作者认为,管理人类自身行为是成功投资的基石。如其所说:“我们中很少有人有足够的洞察力和智慧来管理好自己。如果良好的行为模式是追求投资回报的第一步,那么愿意在这一点上寻求帮助,就是建立良好行为模式的第一步。”
《交易情绪密码:大数据揭示投资群体心理》,(美)理查德·彼得森著,郑磊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10月
本书探索了一种了解和掌握市场的新方法,有助于读者理解信息和情绪对全球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许多投资者都更倾向于使用基本技术和信息,以确定市场机会,但情绪仍然是一个重要却往往被忽视的因素。作者认为,不只存在价格波动模式,最具有可预测性的模式根植在人类生理结构、大脑及其信息处理网络的生物机制中。有些信息可以激发情绪反应,而且这些反应必然会促使交易行为发生改变。投资者有时候会通过在新闻和社交媒体中的言论表现出他们的情绪,而这些言论会成为预测他们兴趣的信息。
通常媒体情绪是对过往事件的反应。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情绪自身可以用于预测价格运动。本书讨论基于情绪的独立力量,以及用基本面与价格变量调节情绪的市场价格模式。
全书第一部分探讨投资者行为的基础。投资者的情绪可用以预测基于人类天生的信息处理网络和信息特性的市场价格活动。第二部分讨论了源于新闻和社交媒体的短期价格模式。第三部分讨论了情绪导致的较长期的价格模式,包括情绪对动量和价值的强化。值得注意的是第五部分,将重点转移到个人投资者心理,分享了可以帮助投资者避免由本书所讲的价格模式导致的群体行为的一些工具。
《超越恐惧和贪婪:行为金融学与投资心理诠释》,(美)赫什·舍夫林著,贺学会主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赫什·舍夫林博采诸家心理学研究成果,帮助我们理解影响股票选择、金融服务和公司财务决策的人类行为。本书也曾是第一本行为金融学综合性著作。行为金融学是关于心理因素如何影响金融行为的研究。
作者认为,心理因素是人类欲望、目标和动力的基础,也是多种类型的根植于概念性幻觉、过度自信等人类错误的基础。这些错误与偏差穿越整个金融界,影响个人投资者等。本书的写作主旨就是帮助读者识别心理因素对自己、他人及整个金融环境的影响。舍夫林指出,金融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并领会行为金融——心理学在金融行为中的应用——以便避免因人类错误而导致的投资陷阱,并改善其投资策略。
作者在中文版序言中表示:“直觉驱动偏差和框架效应是人类思维的常规性特点。这些现象集中起来就可能会在市场中形成严重的误定价。”
《逆向投资心理学:引发市场波动的非技术因素分析》,(德)汉诺·贝克著,张利华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
作者是一位媒体人,长于报道金融新闻。他发现“资本市场更像是一个游戏场。在这里,人们可以测试各种经济学理论。这里发生的很多事情并不符合古典经济学的解释,却包含人的因素,而且是太多人的因素。”他在自序中讲述了自己的困扰:“我越是深入地研究资本市场和投资理论,就越发肯定自己从未照搬教科书的要求来处理事情。尽管我写的股市报道都符合教科书的基本原理,但我的投资行为却并不总是与教科书相一致。”
出于解决这一困惑的需要,作者开始关注行为经济学,这在当时是一个新兴经济学学科,旨在将心理学知识和经济学理论结合在一起。此外,他也开始关注行为金融学,这一学科是将心理学的一些构想运用于资本市场。
经过学习和思考,作者形成一种观点:“不同于媒体强加给我们的认识,资本市场不是一个独立体,而是人类行为的总和。如果人类犯错误,以奇怪的方式行动,资本市场也会表现得非常诡异。无论是金融危机中歇斯底里的大众或被欺骗的投资者,还是资本市场中的骗局或错误投资,这一切通常都起因于市场参与者大起大落的决策心理。”
本书所要研究的不是如何寻找最好的股票或最便宜的网络交易商,而是试图展示资本市场的另一面。本书结合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理论,完整揭示了市场心理驱动股市行情的变化过程。作者认为,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自身错误,至少就得到了改正机会。即使我们未能改正它,也能获得一种洞察力,以审视自身弱点。
《动物精神:人类心理如何驱动经济、影响全球资本市场》,(美)乔治·阿克洛夫等著,黄志强等译,中信出版社,2016年3月
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和罗伯特•席勒质疑了导致人们深陷金融危机的原因,并提出可以扭转经济局面并恢复财力的全新见解。数次全球金融危机惨痛地证实,强大的心理驱动力可以大大削减一个国家的财富。在资本市场,动物精神展现了一个简单的逻辑:信心很重要,没有信心也很重要。当公众情绪从极度喜悦发展到焦虑甚至害怕,对股票价格以及经济活动的影响可能极为恐怖。
两位作者探讨了动物精神如何影响宏观经济运行;说明传统的宏观经济学分析之所以失灵,是因为它不仅对失业及信贷市场这样的制度体系熟视无睹,更在于疏于分析那些难以记录的行为模式。在资本市场中,信心的有无至关重要,公众的情绪波动,可能会对资产价格以及金融等经济活动造成极大影响。
(作者为《财经》文化编辑:编辑:何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