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佛安。图/澎湃影像
10月24日,财政领域迎来一系列重磅事件:根据官方消息,今年将增发1万亿元特别国债、三季度财政数据公布,以及财政部正式换帅。
根据央视《新闻联播》消息,10月24日,第十四号主席令公布,内容包括,免去刘昆的财政部部长职务;任命蓝佛安为财政部部长。这意味着,蓝佛安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14位财政部部长,他也将面临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等重重挑战。
《财经》记者查看财政部官网,早于第十四号主席令公布,9月28日下午,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财政部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决定:蓝佛安同志任财政部党组书记,免去刘昆同志的财政部党组书记职务。
就在第十四号主席令公布当日,新华社报道,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中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按此测算,2023年全国财政赤字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中央财政赤字由3.16万亿元增加到4.16万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增发的1万亿元特别国债,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
这也是财政领域值得关注的动态。改革开放后,中国仅发行过三次特别国债,分别是1998年、2007年以及2020年。而距离上一次年中预算调整已经过去15年。
67岁刘昆卸任,蓝佛安履新
10月25日,《财经》记者财政部的官网上,蓝佛安的身份已经显示为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最新关于蓝佛安的官方消息是:10月19日,财政部党组书记蓝佛安应约会见斯里兰卡总统兼财长维克拉马辛哈,主要就斯里兰卡主权债务处理等问题交换意见。
蓝佛安,男,汉族,1962年6月生,广东惠东人,湖北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财政专业毕业,管理学硕士。1985年8月,参加工作。起步在财政部预算司中央处,担任办事员、科员。三年后,转战广东省财政厅,随后在此处工作了11年。
《财经》梳理履历发现,蓝佛安兼具部委、地方工作经验。他在财政系统工作近20年,有8年审计工作经历,还曾在广东、海南、山西省执政历练。
在广东,1993年至1999年,蓝佛安任广东省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办公室主任;1999年至2007年历任广东省东莞市副市长、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2007年至2016年历任广东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广东省韶关市委书记;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任广东省副省长。
在海南,2017年3月至2021年4月,蓝佛安任海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察委员会主任(2018年1月)。在山西,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任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2021年6月),2022年12月至2023年9月任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2023年1月)。
蓝佛安和刘昆曾同期共事于广东省财政厅。2001年至2007年,蓝佛安担任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时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正是刘昆(2002年至2010年)。
对于此次财政部“换帅”,外界评价,刘昆已是“超龄服役”,属于正常换届。刘昆,1956年12月生,广东饶平人,2018年3月上任财政部部长,迄今已五年多。刘昆还曾于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任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对《财经》表示,过去几年,中国的财政政策稳健适中,不太激进,有所作为。同时,中国财政政策也是集体决策的结果,体现了中央的选择与意志。据了解,刘昆担任财政部部长,经历了中美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等大风大浪。在此期间,增值税、个税等多项税制改革推进,央地财政关系改革延伸至省以下,大力推行减税降费举措等,但宏观经济压力仍未消减。
接棒之后,蓝佛安仍将面临财政收入来源缩减、地方债务风险的挑战。
10月24日,三季度财政数据公布,1月-9月,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印花税、资源税等多项税收均为同比负增长。房地产市场低迷,政府卖地收入减少,今年1月-9月,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同比下降16.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19.8%。
期待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
刘昆担任财政部部长时,2020年,中国曾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10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表示,2023年增发的1万亿元特别国债将主要用于八个方向,包括灾后重建、防洪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等。
朱忠明介绍,增发2023年1万亿元国债以后,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将由3%提高到3.8%左右。虽然今年的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对《财经》表示,在1998年面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暴雨灾害时,中国也做出过预算调整。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总体持续恢复,但总需求不足、微观主体信心不振的问题依然存在,增发国债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总需求,为四季度和明年的经济运行打下好的基础。
罗志恒分析,增发国债后赤字增加并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优化了债务结构。当前地方债务占比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部分区域存在风险,增发国债有利于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地方债务风险。
实际上,学界普遍公认,相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更为庞大。
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今年8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大约38.75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另据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汪涛估计,2022年底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余额为59万亿元。其中,约73%(43.07万亿元)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属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其余部分则属于商业性企业债务。
今年以来,一直有部分学界观点主张扩大“中央本级债务”,缓解地方债务风险,以加码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拉动民间投资与宏观经济增长。但亦有观点反对通过发行国债为地方财政风险兜底。苏剑认为,中央替地方“兜底”可能存在道德风险——让乱花钱的地方政府最后占到便宜。一些地方政府的高速路、港口,例如贵州茅台股票等都可以变卖还债,不一定需要中央债支持。
此前,是否发行特别国债,亦成为今年以来经济学界集中争论的话题。但不同于一般国债,特别国债职能服务于特定政策、用于特定项目开支。比如按规定,今年新增这1万亿元特别国债,只能用于防灾减灾等,不能用于清偿地方债务。
苏剑指出,从长期看,中国要实现203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远景目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需要保持在5%左右,明年的财政力度可能将有望加大。与此同时,明年或许还有一批地方债务即将到期,仍将面临地方政府化债的挑战。
实际上,这也是长期以来摆在中国财长面前的艰巨任务。
第一财经报道,早在2016年2月的一次研讨会上,刘昆就指出中国经济运行风险的重点是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2022年12月,刘昆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这些年中国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地方隐性债务减少三分之一以上,财政状况健康、安全,为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足够空间。
对于明年的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的工作,罗志恒建议,在一揽子政策的安排下继续推进财政化债、金融化债。一是提高债务限额,为再融资债券发行腾出空间,推动隐性债务显性化;二是盘活并出让国有资产资源;三是与金融机构展期、下降利率;四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提前购买部分城商行、农商行持有的城投债,避免财政风险传递为金融风险;五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放中长期贷款等。
罗志恒分析,2024年经济形势总体仍将延续今年的疫后恢复态势,但也仍会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既有中长期和结构性因素,还有短期的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金融风险、结构性失业等问题。政策方面仍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发力的房地产政策,推出一揽子举措提振市场信心。
罗志恒建议,明年打破3%赤字率约束,实事求是面对真实赤字率,避免长期采用的“控赤字+扩专项债”导致赤字规模过小、专项债使用效率偏低的局面,可以考虑提高赤字率至4%以上。同时,以支出政策为主、收入政策为辅,推动政策方向从重投资转向投资与消费并重,增强财政政策不同方式的系统集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