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7日,第六届进博会的技术装备展区。图/视觉中国
11月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在上海落下帷幕。
当天,赫力昂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企业事务负责人傅悦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今年是赫力昂公司从葛兰素史克拆分出来后,第二次以独立公司的身份参加进博会。赫力昂始终将中国视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立志扎根中国,把中国业务做大做强。患者在哪、消费者在哪,健康企业就会在哪。
“进博会开幕那天,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坐着轮椅来到我们的展台,说一直在用我们的扶他林产品,现在还有些诉求、建议。我觉得挺感动的,说明我们的产品对消费者的生活有所帮助、改善,他们对我们也是相当的信任。”傅悦说。
128个国家和地区的3486家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89家,数量为历届之最。六大展区设置聚焦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创新引领成为共同主题,科技赋能成为主流趋势,展台展品科技感强,题材新颖,亮点纷呈。442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集中展示。创新孵化专区吸引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00个创新项目参展,超过前两届的总和,吸引了来自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齐聚上海。美国半导体巨头美光科技、日本明治、卡西欧等品牌都是首次加入进博会“朋友圈”。央视新闻11月8日报道,本届进博会期间,各省交易团进口示范区企业签约成果颇丰,据了解,意向签约金额已超过50亿美元,主要涉及食品、农产品、医疗器械及医药、消费品等。
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对《财经》等媒体表示,新冠疫情、地缘政治风险和逆全球化浪潮导致全球经济普遍遭遇挫折,海外国家尤其是一些新兴经济体,通过外贸拉动经济的需求较为迫切。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规模经济体,进博会打开中国超大体量市场对外开放的大门,也对“朋友圈”国家释放出了红利。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告诉《财经》,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式微,各国通过参加进博会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外企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正在逐渐恢复,对中国经济恢复和开放力度呈乐观态度,但经历了三年疫情,外企对投资中国的信心的恢复需要经历一个逐渐修复的过程。中国还要通过各种举措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让外资外企的信心越来越强。
汇聚全球创新产品,共享中国机遇
今年的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是名副其实的“最香”区域,巴西牛排、瑞典肉丸、西班牙火腿、法国红酒、捷克蛋糕、英国红茶、新西兰冰淇淋、哥伦比亚黑巧克力、日本清酒……挪威海产局还首次以境外组展机构身份,携手八家挪威海产出口企业“组团”参展,推介三文鱼、青花鱼、北极鳕鱼等挪威海产。
跨国农产品贸易集团路易达孚集团,现场展出了植基配料产品、冻干咖啡粉,以及NFC果汁、食用油等产品,还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路易达孚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高启(Michael Gelchie)表示,在气候和地缘政治挑战扰乱国际贸易的情况下,中国继续在促进全球贸易增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韧性和创新是中国经济的关键属性,这也代表着满足中国消费市场和经济需求的机会。
“参会的人员明显更多了,参展商的洽谈也更热闹了。”王龙是鲸都鲜酿的创始人,该公司的精酿啤酒销量排在天猫超市第一位,也是抖音平台同类产品销量前十的品牌。上一次,王龙来参加进博会,还是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今年再来,王龙感受到了更多变化。进博会展区品类丰富,不少是来自国内外的新品。
王龙注意到,消费品展区,品牌dole(都乐)除了卖菠萝,新增了很多其他水果、原料,这些来自国内外的新品给予他不少灵感和启发。鲸都鲜酿正计划围绕啤酒场景进行产品创新,例如增加下酒菜等类目,寻找瓜子、花生以外的品类。在现场,王龙跟许多企业对谈聊天,交换联系方式,希望找到优质的供应链资源。
对于愈发丰富的外国展品,白明分析,中国对优质消费品进口的增加,反映出加速消费升级的趋势。未来,中国市场对国际市场的溢出效应将越来越强,全球都会共享中国机遇。值得注意的是,“健康”也成了今年进博会的亮点所在。
英国消费健康巨头赫力昂旗下有钙尔奇、善存、舒适达、芬必得、新康泰克等诸多知名品牌,这次带来了运动护具、创新的儿童牙膏、营养补充剂等产品,还首发了定制化营养平台Key科益家。“能感觉到大家对新公司、新理念的接受度更强了。”傅悦介绍,今年很多参观者主动来展台打招呼,了解新品、服务。
“我们正在结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中国电商平台的消费环境,定制化推出一些新产品以及综合解决方案。我们希望在中国市场摸索、了解赫力昂能做什么,也会看看是否有可能把中国的有效经验推广到全球其他市场。”傅悦介绍说。
基立福公司今年首次亮相进博会。这家跨国医疗保健公司的产品包括血浆衍生药物等等。基立福中国总经理高军(Joan Cornellà)向《财经》表示,2023年正好是基立福在华发展的40周年。进博会创造出一个以市场开放为导向的商业环境,基立福将以本届进博会为新开端,持续对华赋能创新,深化本土合作。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芯片”亦成为展会焦点。各大厂商的手机芯片、PC芯片、服务器芯片一一亮相。三星带来了全球首个量产3纳米芯片;在英特尔展区,基于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Transwarp Hippo分布式向量数据库解决方案与观众见面;高通公司则联合高合、网易游戏打造了互动体验区。
进入高合采用骁龙数字座舱平台打造的智能网联汽车,观众可以使用车内副驾屏配合游戏手柄、骁龙旗舰手机以及游戏掌机,进行激烈的3v3街球对抗比赛。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向《财经》等媒体表示,希望能够给观众们带来一些新的体验。明年进博会,高通还会继续带来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及新合作成果。
选边站队难长久,封闭才最不安全
尽管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变幻莫测、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正处于动荡调整中,但接受《财经》采访的多家外企均对中国市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路易达孚集团北亚区首席执行官兼北亚区谷物油籽平台总经理陈嘉渊介绍,今年9月,路易达孚集团与在华合作伙伴的合资企业富凌食品科技产业园在东莞落成开业。路易达孚今年新设的全球研发中心也落地上海浦东新区。中国市场独特性最直接的一个体现就是规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和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特别是大米、小麦、玉米、猪肉、海鲜等一些关键产品。
白明分析,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进口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升,一方面得益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中国坚持开放市场、扩大进口的决心。今年以来,中国进口增速一直为负,近期则出现了明显改善,进口增速八个月来首次转正,这直接反映了中国经济企稳带来的市场需求的扩大。
《财经》了解到,多家外资企业在中国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加快布局,诸多企业还开始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10月10日,赫力昂在中国的首个创新中心在上海正式揭幕。前不久,赫力昂的中国区管理总部也已经落在上海。
“今年6月底,我们集团总裁专门到中国拜会上海市的主要领导,汇报了赫力昂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思路,大家都很积极,也很默契。”傅悦介绍,赫力昂与国内各方有很多共建点可以探索。例如,可以与上海、长三角甚至整个中国最优的供应商或者最优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一起创造出新的业务模式以及合作平台。
傅悦表示,赫力昂对于中国继续扩大开放以及对外资的态度没有特别的担心,更多的是考虑企业如何利用中国更大力度的开放举措以及进博会这样的平台,结合企业自身的产品线和产业链,进行有效的区域合作甚至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调配,使得赫利昂更好的产品可以引进来,也助力中国更好的产品可以出口其他国家。
不少采访对象表示,很多外企开始到进博会只参展,但慢慢可能会变成投资。
毕马威中国是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的成员所,也是连续多年参加进博会。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向《财经》表示,未来五年到十年,中国市场将继续吸引大量外资企业进入,尤其是金融领域。近些年,中国在数字化和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将吸引跨国企业未来在中国的进一步投资。
中金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团队分析,外资布局中国有从传统制造领域退出,向高技术、高利润的领域集中的态势。2018年以来,美国在华投资占比下降的主要是机械、化工、汽车等领域。而在科技、信息、电子等高技术领域,以及银行、批发等服务领域,中国占美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比重进一步上升。欧美国家在汽车、生物医药等增长较快的领域,在华营收和对华投资也在持续增长。
赫力昂是一家英国跨国企业。傅悦指出,赫力昂公司在华发展正是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得益于中英之间的经贸往来向深度广度发展,得益于每一个参与者的辛勤耕耘和付出。
而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向《财经》表示,进博平台的“溢出效应”,使得国内外先进理念和资源能够与中国大市场有效对接,为全世界创造了更多互利共赢的机会。未来,毕马威中国也将紧跟国家战略,着眼区域高质量发展,展示精彩报告和创新技术,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持续助力各类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
实际上,中国大市场依然充满机遇。11月5日,在给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致信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需要各国同舟共济、共谋发展。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将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11月6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商务部原副部长、WTO前副总干事易小准亦表示,对贸易和投资的泛安全化,并不能改变全球市场竞争的基本逻辑。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跨国公司将不得不在价值观贸易、供应链的泛安全化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之间寻求平衡。但不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单纯强调意识形态和选边站队是难以长期维系的。
“依靠行政手段来强行拆解和调整全球供应链,虽然有可能为少数的政客带来短期的政治利益,但是也一定会显著地提高跨国企业的运行成本,而且并不会使他们的产业更加安全。”易小准说,不开放就不会有发展,封闭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在白明看来,随着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全面生效,再加上“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还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与相关国家的贸易合作也有巨大空间。当前中国在服务业、金融等诸多领域的开放机会也非常大,下一步的关键考虑是看以什么方式开放对双方都有利。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专家亦向《财经》强调,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佟家栋指出,中国还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继续推进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也仍是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开放经济质量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