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价格战”余波还未散尽,2024年开年,又有多家车企以降价或促销等方式掀起新一轮激战。率先打响降价第一枪的是特斯拉, Model 3 焕新版售价下调1.55万元至24.59万元起,Model Y后驱版售价下调7500元至25.89万元起。除特斯拉外,极氪、阿维塔、小鹏、蔚来、智己等多家车企也以直降或权益限免等方式开启了新一轮花式促销,其中不乏多款去年下半年新上市车型。
一系列降价促销背后,一方面与车企低价争夺市场份额的策略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伴随着技术迭代,2024年将有大量新车及改款车型上市,车企通过降价加速出清。笔者从多家车企获悉,包括吉利、智己、哪吒、比亚迪、极星等车企在内的多个改款、新款车型将在今年集中亮相。而在技术方面,比亚迪第二代刀片电池、吉利智能驾驶方案等也将落地。
可以预见的是,2024年新能源市场整体市场竞争势必更为残酷。在降价已成趋势的背景下,利用技术扩大竞争优势成为了车企的重要选择,技术“内卷”势必加剧。有分析人士指出,经历2024年鏖战后,或有车企被淘汰出局,而昔日龙头企业能否保持现有的市场地位,后来者中是否会跑出一匹“黑马”仍是未知数。
车企纷纷降价 抢份额、去库存是主因
近日,笔者走访市场发现,除特斯拉外,极氪、阿维塔、小鹏、蔚来、智己等多家车企也开始了新一轮降价。值得一提的是,与2023年的价格战相比,2024年开年降价更为激烈。笔者从市场获悉,阿维塔11鸿蒙版现车优惠4万元、智己汽车LS6“龙年新春购车权益”4.7万元、零跑全系降价1.7万元、理想北京地区最高优惠4.6万元……
就连多次声称不降价的蔚来也加入到降价的阵营中。蔚来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表示,ET5、ET5T、ES6、EC6现车优惠2.4万元,ES7、ES8、EC7、ET7现车优惠3.2万元,目前还有裸配车型在售。据蔚来门店销售介绍,此次现车降价与芯片换代相关,搭载新款芯片的车型预计于3月上市。
无独有偶,2023款极氪001也在通过降价的方式加速出清。据极氪门店销售人员介绍,目前,2023款极氪001在相较上一代起售价自降5.1万元的基础上另外优惠2万元。针对此次极氪001降价原因,该销售人员表示2024年极氪001将再度进行改款,但具体定价区间尚未公布。
除了极氪自降起售价外,小鹏也将“砍刀”对向了自己。去年三季度改款上市的小鹏G9目前优惠5000元,更早上市的小鹏P7、G6优惠1万元,小鹏P7i鹏翼版则优惠5万元。小鹏汽车门店工作人员直言,此前小鹏G9销量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在于定价较高,以四驱顶配版本为例,老款车型售价在40万元以上,改款后则是35.99万元,此次降价叠加地方补贴后,该款车型售价将降至35万元以内。
市场普遍认为,车企上演花式比拼的背后,与车企低价策略以及新能源技术发展提速不无关系。不过,即便降价后,上述品牌新能源汽车起售价依然多在20万元乃至30万元以上,“贵”仍然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印象。特别是对于一线限购城市,不同于燃油车增购场景,新能源汽车可能是一个家庭中的唯一用车,这意味着这辆车要满足短途、长途不同的场景需求。
多个品牌销售告诉笔者,在北方冬季高速用车场景下,纯电新能源汽车真实续航约为标续的60%-70%,一些场景下可能损耗更大,实际续航里程约为标续的50%甚至更低。例如标续为600公里的车辆,在北方冬季只能行驶约350公里。如果选择10万元左右的车型,普遍标续只有400公里,那么冬季高速实际续航里程只有200多公里。与燃油车相比,现阶段一些新能源汽车甚至无法满足消费者最为基本的出行需求。
新能源产品扎堆上市 行业淘汰赛提速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技术迭代,2024年将有大量新车及改款车型上市,也是此次车企纷纷降价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从市场及多家车企内部获悉,包括吉利、比亚迪、哪吒、上汽等车企都将于今年进行改款上新。
其中,极氪除对极氪001进行改款外,一款中大型SUV或将于今年年中上市,定价或明显低于新款极氪001;哪吒L将成为哪吒汽车在2024年重点布局的新车型,不过具体上市时间及信息尚未确定;智己汽车将在今年第二季度推出智己L6,以争抢中大型轿车市场;比亚迪海狮、秦L、方程豹豹3等车型有望在今年进入市场。
此外,笔者从极星处了解到,沃尔沃极星等传统车企也将于2024年对新能源市场展开攻势。刚刚开启批量交付的极星4,将成为极星品牌今年发力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主要车型。
不容忽视的是,新能源发展多年,至今已经逐渐演变为一场鏖战。从财报来看,专攻纯电车型的车企均难实现盈利,但为了不被市场所淘汰,众车企不惜砸钱亏损也要提高产品竞争力,或奔赴海外上市。
某国企投资机构新能源行业投资负责人告诉笔者,近几年,其所在企业投资的新能源整车项目没有一个实现盈利,全部都在持续亏损。在如此“内卷”的市场环境下,对于小米等新入局者来说,上市即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事实上,除了小米SU7,蔚来面向家庭场景代号为“阿尔卑斯”的第二品牌、小鹏汽车定位在15万元级别代号为“MONA”的第二品牌等车型,能否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依然是悬念。
不同于两、三年前新能源市场相对宽松的竞争环境,随着市场变化,新入局者虎视眈眈,老玩家们卷价格、卷技术、卷上新速度,以往车企在新能源市场建立初期积累的优势开始逐步降低。根据2023年销量数据,在中国新能源品牌方面,比亚迪、广汽埃安、长安自主新能源分别以302.44万,48万,47万辆的成绩排名前三。由此可见,性价比依然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诱因。
一家传统车企市场部人士告诉笔者,相较以往燃油车时代,现在的新能源市场发生了巨变。在消费者认知方面,他们不再过多关注品牌,更加关注性价比,而车企在研发速度、降本增效等方面的比拼更加激烈。2024年新能源市场竞争更加惨烈,或有车企在今年的竞争中黯然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