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银发经济含金量|《财经》社评

作者 | 苏琦  

2024年02月25日 17:27  

本文1788字,约3分钟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下称《意见》),引发各方关注和热议。此前人们提起中国老龄化的提速,更多认为是挑战和压力,而国务院办公厅的《意见》和相关部门的解读,让人更多感受到老龄化是挑战更是机遇,如果应对得当,多策并举、多管齐下,在应对老龄化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中国银发经济大有可为,利国利民。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下,老年人是足不出户省吃俭用的群体。近年来,这一形象已逐渐被打破。作为改革开放红利创造者和享受者的一代,老年群体正以有活力、有消费实力和有多样化需求的形象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如今活跃在祖国各地大好河山挥舞着各色丝巾的大妈们的身影,正是上述趋势的鲜活诠释。

如国家发改委官员所言,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旺盛和迫切,却尚未得到有效满足,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那些嗅觉灵敏的商家和厂家早已闻风而动,发力掘金老年消费品的市场蓝海,这从诸多媒体端层出不穷针对老年产品的广告可见一斑。而主管部门也正在对相关市场进行规范和指引,如工信部先后发布了两批老年人用品产品推广目录,主要聚焦老年服装服饰、陪护机器人、智能监测仪、多功能护理床等631个优质产品。

除了产品端的需求,服务端的需求也呈现井喷之势,这尤其体现在与养老护理有关的家政服务行业。商务部指出,家政服务是朝阳产业,也是爱心工程,大有可为。

老年人照护是家政服务的一个重要工作。这同时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传统制造业和建筑业的用工水平持续下降,家政服务可以很好地填补相关用工缺口。

近年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综合施策,连续七年接续推进家政扶贫和家政兴农,送政策下乡、送培训下乡、送岗位下乡,千方百计吸引人才,扩大和优化家政服务供给。目前我国家政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这对缓解中国当前就业压力,防止农村地区返贫,大力推进中国服务经济的发展,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提起养老照护,很多人认为这是“伺候人”的简单体力劳动,因此不愿意改变就业观念屈尊俯就从事这一行业。劳动没有贵贱之分,而养老照护也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低端”,养老服务新业态的含“技”量、含“智”量和含金量在不断提升。

有鉴于此,日前民政部提出要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发展智慧养老服务,培育壮大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重点面对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养老院、智慧社区等场景,开展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养老特色基地建设和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制定智慧养老院、智慧助老餐厅、家庭养老床位等行业标准,打造智慧化解决方案。

而老年人群体本身也有着巨大的智慧型消费的需求需要加以满足,他们也不甘在数字经济和数字消费潮流中落伍。据悉,为解决老年人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应用难题,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赋能银发经济、便利老年人生活,工信部印发《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对2577个老年人常用的网站和手机App完成改造。组织制定移动终端、智能电视等产品的适老化标准,推动超过1.4亿台国产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适老化改造。这些无疑将大大提升老年群体的数字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并反哺助推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为了提振银发经济,除了数字化赋能,各种基础设施和消费场景的适老型改造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据悉,民政部等部门正大力推进适老化改造,持续落实“十四五”时期支持200万户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任务,激发社会适老化改造需求。而为促进银发群体放心便利消费,各地正优化银发消费发展环境,深入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鼓励试点地区社区开展商业设施适老化改造,发展社区食堂,扩大老年助餐服务,鼓励家政、护理人员进社区,提高便民服务“温度”。

毋庸讳言,考虑到中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尚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有相当一部分老人处于“未富先老”的状态,这一点在一些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何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便成为重中之重。据悉,有关部门将会同各地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推动将养老机构专业服务延伸至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