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六个月,反映外资动向的北向资金重返中国股市。北向资金常常反映海外资金对中国市场预期,亦被称为 “聪明钱” ,因此其动向常对A股市场风险偏好产生影响。图/视觉中国
时隔六个月,反映外资动向的北向资金重返中国股市。
Wind(万得)数据显示,2月,北向资金累计加仓A股市场607.44亿元,创13个月新高。其中,净买入沪市451.58亿元,净买入深市155.86亿元。2月,北向资金对A股净买入量已超2023年全年。
过去20天,贵州茅台、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为北向资金净买入最多的A股股票。在前20大净买入股票中,金融股占一半。新能源股宁德时代、白酒股五粮液亦受外资垂青。
外资持仓占A股总市值比重虽不到4%,但其动作常常反映海外资金对中国市场预期,亦被称为“聪明钱”,因此外资动向常对A股市场风险偏好产生影响。在外资重返中国股市背后,2月,A股沪深300指数上涨超9%,创2022年11月以来最佳月度表现。
债市行情与之交相呼应。截至1月末,境外机构已连续五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在北向资金等利好因素推动下,汇率市场亦逐渐回暖。截至2月29日收盘,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升至一周新高,在岸人民币收盘价报7.193。不过,3月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跌,报7.1985。
2月29日,摩根士丹利发布研报称,监管政策立场变化、对私营部门提供支持、房地产市场企稳、物价指数回暖等因素,都在助推A股市场复苏,并吸引资金流入。未来,中国经济和股市会否持续回暖,在于宏观经济政策会否带动物价稳定,促进消费。
3月1日,北向资金净卖出53.33亿元。截至收盘,沪指收报3027.02点,涨幅0.39%;深成指收报9434.75点,涨幅1.12%;创业板指收报1824.03点,涨幅0.94%。
外资垂青银行、白酒股
瑞银曾表示,北向资金是A股市场上唯一每日甚至即时公布的机构资金流数据。作为难得的高频数据,北向资金动向总是会扰动市场情绪。
当前外资回流A股市场,与2023年情况有所不同。2023年,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437.04亿元。这不仅约为2022年总额的一半水平,还与多数机构3000亿元的最初预测相差甚远。
从北向资金持股行业来看,2月,北向资金对食品饮料、银行两大行业增持市值均超过百亿元。此外,非银金融、电力设备、汽车、电子等行业亦受青睐。
从个股来看,过去20天,贵州茅台、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为北向资金净买入最多的A股股票。对这三只股票的净买入达81.34亿元、23.61亿元、22.85亿元。
过去20天,在前20大净买入股票中,金融股占据一半,分别是招商银行、中国平安、兴业银行、工商银行、江苏银行、中信证券、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在其他行业中,新能源股宁德时代、白酒股五粮液亦受大额买入。
以机构持仓数据来看,北向资金前十大持股机构中,有六家机构的持仓最大股为贵州茅台,有两家机构的持仓最大股为美的集团。
2月1日-23日,药明康德、万华化学和中国电信为净卖出最多的A股股票。
对于买入者,据瑞银证券量化研究团队测算,北向交易经纪商中某中资券商的持股市值近期大幅提升,2月中旬已升至约900亿元。2023年末,该值仅有约200亿元,其持股的行业分布接近于沪深300指数。
不过,另据方正证券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1月23日,北向资金中中资托管机构数量与外资银行和外资券商托管机构数量的占比约为30%、70%。这意味着,中资托管机构规模低于外资。
政策托市提振外资情绪
摩根士丹利认为,监管政策立场变化、对私营部门提供支持、房地产市场企稳、物价指数回暖等因素,都在助推A股市场复苏,并吸引资金流入。
就提振股市政策而言,一方面,为避免悲观情绪蔓延,中国“国家队”资金已入场托市。据瑞银测算,今年迄今,“国家队”通过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净流入A股的资金可能超过4100亿元,并预计在极端市场情况下“国家队”持仓还可能继续上升。
另一方面,针对量化的监管接连不断。近日,以超万亿元量化基金为代表的投资部门被要求收缩杠杆,以减少对中国股市的系统性冲击。有分析称,量化高频策略趋同,易造成不同私募管理人的程序化买卖信号趋同,进而构成同涨同跌的反馈。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亦在加强。2月20日,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LPR)利率下行25个基点,为史上最大调降幅度。中国全国房贷利率政策基准下限将跟随调整至3.75%,创历史新低。房地产开发商获得的融资支持力度也在增加。
市场对此反应强烈。彭博汇编数据显示,2月20日,以房地产商债券为主的中国美元垃圾债录得近一个月来最大单日涨幅。早在2023年11月,以地产美元债为主的离岸信用市场压力亦有缓解,压力水平从3级降至1级。
对于外资而言,吸引他们重返A股市场的另一考量因素在于,A股估值较低,且他们大多低配,这意味着有一定上调空间。
“我们(对A股)已到达超卖状态,政策反应也有力得多。因此我预计市场从当前水平还有更多战术上行空间。”BCA Research首席新兴市场策略师布达吉安(Arthur Budaghyan)说道。
“许多投资者低配中国,他们需要尽快重新考虑仓位部署。”East Capital Asset Management合伙人赫恩(Karine Hirn)表示。
截至2月末,MSCI中国指数的预期市盈率为8.9倍,低于11.9倍的五年均值,也低于新兴市场同行高于12倍的水平。另据资金流向监测平台EPFR数据,目前全球共同基金对中国股票的净配置率为6.8%,是过去五年来最低水平。截至2023年12月底,该数据为5.5%,是过去十年来最低水平。
基本面与中美利差
外资重返中国股市,与债市行情交相呼应。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清算所的数据显示,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托管量3.87万亿元,环比增加2028亿元。这是自2023年9月以来,境外机构连续第五个月增持人民币债券。
汇市亦呈现回暖态势。截至2月29日收盘,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升至一周新高,在岸人民币收盘价报7.193。3月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跌,报7.1985。
澳新银行资深中国策略师邢兆鹏对《财经》表示,北向资金可以起到维稳人民币汇率的作用。2024年上半年,预计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有一定升值空间。但在美元持续走强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难以反弹。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项下,在证券投资外,外商对华直接投资(FDI)亦是外资流入中国市场的另一大渠道。
在邢兆鹏看来,外资回流主要还是套利资金,FDI则属于资本项下的基础收支,股票、债券领域的外资回流可能难以抵消FDI净流出。
法国巴黎银行认为,中美利差、出口周期、季节性因素、中国央行的外汇政策、资本流出和流入的结构性变化等因素将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该行在1月中发布的报告认为,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在7.1-7.3之间波动。
对于未来北向资金会否持续回流,在罗斯柴尔德资产管理公司(Edmond De Rothschild Asset Management)新兴市场投资经理包夏东看来,还需看中国经济基本面。
“中国经济宏观数据是否可持续地向好,物价水平能否企稳,上市公司特别是私营部门盈利预期会否上修,以及中美关系是否将企稳。这都是我们关注的因素。”他对《财经》说。
德意志银行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熊奕认为,财政政策是决定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预计中国政府将以单次发行特别国债的形式推出新一轮财政刺激计划,发行总规模预计为1万亿元左右。
他进一步表示,刺激消费仍是发展经济的关键,中国正鼓励推动消费者以旧换新,并计划提供一定规模的财政补贴。此外,中国正加速建构房地产市场稳发展的新模式,预计2024年将启动新一轮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
除中国经济基本面因素,法国巴黎银行还认为,中美利差缩窄将会鼓励外资流入,从而提振人民币汇率。
但在美国通胀下行遇阻,劳动力市场企稳背景下,美联储于3月、5月降息的预期被逐步打破。这意味着,美债收益率仍将高企,中美利差或将承压。
截至目前,世界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等机构均表示,美联储最快也要等到6月才能降息。上述机构大多认为,2024年,美联储将降息3次-4次。3月1日,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超180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