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火了,尤其是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各城都开始加大力度扶持本地低空产业发展,角逐“天空之城”。
目前,深圳在低空经济领域表现出了先发优势。2023年12月,深圳正式向国家有关部委申请创建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中国民用航空局近日对此表示了明确支持,同时支持深圳完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同意深圳开展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研究试点等。
在昨日举办的中国(深圳)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深圳市福田区政府发改局局长庞勤表示,深圳有较好的低空经济发展基础,已经具备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尤其是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深圳有多家头部企业。“仅福田区就有7000多个5G基站,3000多根多功能智能杆,以及20座直升机起降平台,这些新型基础设施密度目前是全国最高的。”
亿欧资深分析师刘旻昊在论坛上表示,深圳目前有7个区已经出台了低空经济相关政策,各区在产业上的互补能力也较强,“这是深圳跟其他城市相比最突出的不同。”其进一步表示,深圳目前出台的低空经济扶持政策较为具体化,“包括固定投资类扶持、产品研发类扶持等,贯穿整个产业链条”。
峰飞航空科技高级副总裁谢嘉则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从地理特征上而言非常适宜低空经济发展。“大湾区所有中心城市都分布在珠江口两岸,跨城跨海出行就可以用到低空飞行器,这种交通方式也是比较经济的。包括香港、澳门也都有适合低空经济发展的场景,因为山和离岛比较多,使用低空飞行器可以实现更高效率的出行。”
上海也是较早布局低空经济的城市之一。刘旻昊表示,上海低空经济的发展路线,可以概括为“从大飞机到工业无人机,接着是电动垂直,再到eVTOL”。目前,上海是国内工业无人机产值最高的城市。具体政策面上,上海主要采取产学研结合、产业集群、招商引智以及产业基金等方式,多方面对低空经济发展进行扶持。
刘旻昊进一步表示,总体而言,在低空经济的部署上,一些重要的经济圈基本都已经对低空经济做出了相应的规划,除了以深圳为主的粤港澳大湾区、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外,川渝地区目前也正在对低空网络进行探索建设,如成都正在探索工业无人机封闭场景的应用,重庆则在探索通用机场进入低空基础设施的可能性。此外,江苏、安徽以及江西,目前也在做跨省域的低空产业尝试。
新能源技术引领低空经济发展
低空经济,无疑是近期最大的产业和资本市场热点。
北京大学空天信息工程中心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联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程承旗在上述论坛上直言,“三个月前可能还需要介绍低空经济是啥,到今天已经没必要再赘言了,大家都已经通过各种媒介,感受到了国家对这个领域的全新部署,即把低空产业作为一个新的战略性产业。”
多名参与本次论坛的业内人士表示,国家政策对低空经济的支持,并非近期才有。事实上,早在2010年前后,就已有相关政策出台,对低空经济的发展做出规划。2010年8月,《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出台,提出了未来10年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及主要任务和措施。
而新能源相关技术的发展,让低空经济的实现变得更加落地。上海御风未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盛亮在论坛上表示,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直升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把原来传统直升机复杂的传动机构、动力机构都转变为了简单的电机,同时也解决了传统直升机噪音以及碳排放等方面的问题。
其表示,新能源在航空产业的应用,将带来比汽车领域更加深刻的变化,叠加智能化将让航空领域率先实现无人驾驶。“新型低空飞行器的综合成本,有望降至传统直升机的15%左右,从而得以在未来形成规模化的低空出行,以及万亿级的低空经济。”
但目前,国内低空经济发展仍存在挑战。有一级市场投资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尽管低空经济具有发展潜力,但落地过程中面临政策法规、安全和管制等难题,“很多配套的东西都需要重新进行梳理,因此短期内落地难度仍比较大”。
程承旗则表示,未来低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石,是要建立低空智联网,以及建设统一的低空高精度立体交通局。“第一,是能够使合适的地区率先建设低空高精度三维图示范区,开展低空立体交通红绿灯指挥与服务系统应用,探讨建立全国低空智联网建设统一标准;第二,是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下,推动建立产业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