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经济数字的启示

来源 | 《财经》杂志   

2024年06月17日 12:00  

本文1584字,约2分钟

每一次小长假过后,人们都比较关注相关成绩单,因为它关系着国民经济的热度、人们的消费力和对未来的预期。今年端午假期,相关数据表现可谓亮丽。据统计,小长假期间,国内旅游出游1.06亿人次,同比增长32.3%;收入373.10亿元,同比增长44.5%,均高于预期水平。考虑到经济压力犹在,部分人群为未来而储蓄的情绪依然较为浓厚,这一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充分表明了中国经济的韧性、社会消费的畅旺和人民群众存量财富的实力,这也为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据相关旅行数据显示,今年端午假期国内出行以中短途客流为主,高铁动车、公路客运和自驾游成为端午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其中跨城用车订单占比同比增长近1倍,80公里-160公里的短途出行需求最为集中,订单占比28%。

出行以中短途客流为主,一方面是因为端午假期为小长假,更适合中短途旅行。反过来说,这么短的假期,人们依然选择出游,充分说明民间消费意欲和动能的强劲,也再次凸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将向往变成现实的能力。另一方面,这也充分表明各地深耕多年的一小时生活圈和城市群建设取得了可观的成效。除了交通的便利,生活圈内各个地方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均等化和标准化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三四线城市的人们也普遍向大城市的卫生和舒适标准看齐,而来自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品牌的下沉,它们在三四线城市“模仿者”品牌的崛起,以及平台经济的勃兴,也都共同推动了三四线城市消费品质的提升。

在大规模出国旅游看世界、买名牌和到传统旅游地标景点打卡等退潮降温后,人们的旅游消费开始更为理性,更强调自我舒适感,更多关注“身边的美好”。而相关文旅自媒体的崛起也成为重要的推手,各路旅游博主纷纷发掘并推荐一些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旅资源,而各地文旅部门也给予了大力的配合,而像河北省更是推出了“这么近,那么美”的“煽情”口号来吸引京津和其他华北地区大城市的目标人群。

以前人们说起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对三四线城市和地区的资源挹注,脑海中浮现的主要是来自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投资,以及三四线城市和地区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反哺,如今大城市和发达地区通过文旅消费“支援”三四线城市和地区的力度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而且随着高铁和高速路网密度的增大和串联效应,一小时生活圈和旅游圈的范畴也在发生变化。以前人们说起上海周边,想到的主要是周庄、乌镇、同里这些古镇,后来一路扩围到苏州、杭州,直至近期有消息说从上海到合肥、黄山、千岛湖等地的高铁大环线开通,可以说整个长三角及其外围都在变成上海周边和一小时生活圈。

而这个大环线内外的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彼此“勾连”也越来越密集,比如杭州和黄山地区形如同城。同样,中西部一些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也都有自己的一小时生活圈和城市群,彼此间的交流和协作也越来越频密化和常态化。当人们说起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时,除了要有全国层面的一体化观念,也要注重通过做深做细区域内部市场的一体化来加以推进,在此基础上再重点推进不同圈层之间的叠加部分,然后再层层递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这些一小时生活圈的常态化和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又将为疏解特大城市人口压力提供新的途径。今天习惯在小长假和周末流连于一小时生活圈中三四线城市的人们,将来会更多选择在这些地方养老,进而带来更多的消费资源和商机。

端午小长假的另一个亮点是入境游的激增。据相关报告显示,小长假期间,平台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115%,其中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和马来西亚的游客最多。高水平对外开放离不开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入境游的持续增加和不久的未来恢复常态,将为中国和世界彼此继续拥抱和温暖对方提供更多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