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振中国消费

文 | 《财经》研究员 郑可书 编辑 | 刘以秦  

2024年06月25日 20:20  

本文1853字,约3分钟

“2000年至今的24年里,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下滑10%,未来十年,如果政策得当,我们将能重获这10%。”世界经济论坛理事会成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说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1980年到2000年,消费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0%。但近年来,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下滑。新冠疫情加剧这一趋势。据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5月末,中国人民币存款余额185万亿元;2024年5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93万亿元,是五年前的1.6倍。人们更愿意存钱,而非消费。

中国应如何恢复和扩大国内消费,刺激需求、增强消费者信心?6月25日,2024年世界经济论坛和《财经》杂志联合举办的“重振消费”分论坛上,主持人王波明与世界经济论坛理事会成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宜家中国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Pontus Erntell,德国医疗技术公司费森尤斯卡比全球首席执行官Pierluigi Antonelli,美国支付服务商PayPal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邱寒,共同探讨了这些问题。

6月25日,2024年世界经济论坛和《财经》杂志联合举办的分论坛“重振消费”

中国消费趋势

Pontus Erntell称,近年来,中国消费市场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是注重性价比,二是关注可持续。此外,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情绪、用户体验、定制化等附加值。

宜家中国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Pontus Erntell

邱寒则认为,不同的消费意愿在中国市场同时存在。一方面,消费者希望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方面,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愿意为更好的体验(比如更好的产品设计)花费更多钱。

朱民称,当今中国消费者消费欲望不强,有三个背景因素。

其一,消费模式处于转型阶段。中国正从中等收入迈向中高收入国家,中国人的消费也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转变为更高端的发展型、服务型消费。疫情同样影响了消费行为,居家隔离限制了娱乐、旅游、医疗、教育等服务型消费。

其二,人口老龄化。人口变老,消费也变少了。

其三,生育率降低。0到20岁,即婴儿到大学的20年,是中国人消费最多的阶段,因为祖父母加上父母共六个人供养一个孩子。22岁以后,孩子大学毕业步入工作,便开始考虑买房、结婚,赚得更多,消费意愿反而降低。如今生育率下滑,孩子变少,消费就降低了。

但这背后还有一个原因,即供给侧产品不足。“很多分析都过度强调需求侧,其实供给侧同样重要。”朱民认为,从GDP看,中国已经走向中高收入国家,消费的“一篮子组合”已经改变,人们注重更加高端的服务导向的消费。

朱民认为,20岁-60岁群体是未来中国消费主力,但是目前他们缺少可消费的产品组合,这抑制了消费者的需求。

世界经济论坛理事会成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

新的机会

中国消费的新趋势给企业、政府带来新的挑战,也孕育了新的机会。

以老龄化为例,Pierluigi Antonelli指出,目前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要开始采取行动来应对,要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医疗当中,让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比如,我们要保护哪些人、要做哪些投资、如何去应对病人的需求等。

他提到了健康领域的新需求:把病人从更贵的医院转移到更舒适的家庭当中,这是很多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径,未来会有许多健康相关的高科技创新产品能够应用于家庭场景中。

费森尤斯卡比全球首席执行官Pierluigi Antonelli

邱寒也观察到,中国消费者的很多需求未被满足。比如实物商品后续的数字化、软件升级等附加服务。另外,消费者感受到被保护,才愿意消费,比如试用商品之后感到不满意,退款是否容易。所以,提供更多增值服务,以及升级产品,关注服务、设计、对消费者的保护,这些都是企业的机会。

PayPal中国区CEO邱寒

朱民说,中国房产消费占GDP的比重是全球最高的,最高时达到16%,现在房地产市场下行,政府提供廉价的长租公寓,该比例降低,逐渐接近西方发达国家,可能会达到12%。他认为这是一个好消息:房产消费减少,能够释放4%-5%的GDP用于消费。

另外,朱民还指出,中国服务业的生产率低于工业,要提升服务业的生产率。服务业需要政府的政策激励、预算支持,以及更好的法律法规框架。“我们要保护消费者,建立良好营商环境,也要开放、鼓励竞争。”消费者的信心也很重要,这与社会保障相关。

“2000年至今的24年里,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下滑10%,未来十年,如果政策得当,我们将能重获这10%。”朱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