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顺差背后有合理成分,也有不合理成分。走出贸易失衡,并非消除或者减少贸易顺差,我们不需要对贸易顺差数字本身做出好与不好的判断,关键在于消除其背后的不合理成分,包括政策扭曲及市场失灵等。根据不同类型的原因可采取不同类型的办法。对于趋势性、结构性因素,需实施结构性政策;而面对周期性因素,则应采取周期性的政策。
第一,改变地方政府激励,把投资和生产补贴转向公共服务、社会福利保障支出。当前地方政府普遍偏好工业项目,尤其是大型制造业项目,往往为此类项目提供税收、用地等优惠条件。若能将这部分资源重新配置,减少对企业的不必要补贴,将资源更多用于改善社会福利、清偿政府对企业的历史欠款等方面,将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及民众生活水平。
我国政府早已认识到这一点。今年5月公布并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提出,禁止地方政府设立税收洼地及实施与税收相关的各类挂钩补贴。此规定并非空谈,而是辅以严格的审查机制,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这是值得认可的。但仅凭此条例尚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