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德格尔到京都学派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徐英瑾  

2024年08月19日 12:00  

本文4178字,约6分钟

书摘

1933年5月27日,德国弗莱堡大学的一个大厅里,在一个月前升任校长的大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向教职员工发表演讲,大谈师生应当如何在纳粹党主导的新国家体制下进行劳动与军训,并运用知识为国家服务。外界很难将他此刻的言行视为其在不可抗的政治压力下的作秀——因为早在十几日之前的5月10日,他就积极参与了大学图书馆外广场上的焚书活动,而被焚烧的正是犹太知识分子写的书籍,连带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读物。同时,海德格尔亦开始忠实地在校园里执行希特勒政权的其他反犹政策,比如禁止他的学术恩师、现象学运动的“掌门人”胡塞尔(1859-1938)踏入校园借阅资料——而这仅仅因为他是犹太人。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