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新动能蓄势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肖立晟 李枭剑 冯熙树  

2024年08月19日 12:00  

本文5226字,约7分钟

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个经济体中长期的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三个变量——劳动力、资本以及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涉及十四个重点改革领域,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

经济领域改革是本次全会的“重头戏”之一,会议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从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等多个领域入手,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和制度保障,也为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合作提供了新动能和机遇。

从潜在产出的角度来看,当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改变。潜在产出是指在不引起通货膨胀的前提下,宏观经济能够获得的最大产出。虽然潜在产出水平无法直接观测,但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进行间接测算。普遍来看,学界对当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速的估计值在5%-6%之间,如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2021年的论文指出,“十四五”期间中国潜在产出增速在5%-5.7%。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