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构建宏观经济政策框架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黄益平  

2024年08月19日 12:00  

本文13354字,约19分钟

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一定要足够大,这样才能改变市场预期。如果市场参与者都朝着政策的方向努力,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其实是宏观经济政策作为重要的作用机制

疫情后,有时听投资者、企业家抱怨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力度不足”。最近财政部决定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国内外一些自媒体又纷纷将其解读为政策“放水”“中国版的量化宽松”。这些说法有没有道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不过这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一个广义的定义,它包括三个方面的目标,即提升经济增长动能、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促进社会公正。这三方面目标分别对应着与之匹配的政策工具。本文讨论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主要是通过货币和财政的逆周期政策工具,让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促进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实现合理的劳动收入增长和企业盈利增长。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