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代销“三巨头”半年报出炉,卖基金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来源 | 《财经》新媒体 作者 | 蒋金丽 编辑 | 蒋诗舟  

2024年08月30日 15:51  

本文1516字,约2分钟

回顾公募基金的上半年,行业生态经历了诸多挑战。无论是降费的落地,还是主动权益基金的萎靡,都对机构的盈利造成了冲击。

处于生态链最前端的代销机构,往往最先感知到市场的冷暖。近日,基金代销“三巨头”相继披露了半年报,透过它们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到一些销售端的变化。

招商银行:代理基金收入同比下降25.35%

有着“零售之王”称号的招商银行,于8月29日披露了半年报。

总成绩来看,今年上半年,招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29.45亿元,同比下降3.09%;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747.43亿元,同比下降1.33%。

聚焦到基金代销业务,作为业内标杆的招商银行,这块收入大幅缩水。具体来看,代理基金收入21.32亿元,同比下降25.35%。

对此,招商银行在半年报中解释,主要是受基金降费和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销量下降影响。具体下降了多少,招商银行并未透露相关数据。但从另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权益类基金的战略地位。

上半年,债基走上风口。招商银行实现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2890.28亿元,同比增长89.39%。对此,招商银行表示:“主要是顺应客户风险偏好变化,偏稳健的债券基金销量同比提升。”

然而,债基销售规模大幅提升,也无法弥补权益类基金规模的流失。这是因为二者的管理费率差别较大。

即使主动权益类基金降费后,管理费率、托管费率统一下调至1.2%、0.2%以下,也显著高于债基的费率水平。据Wind统计,目前债基的平均管理费率为0.35%,平均托管费率为0.1%。

基金产生的管理费收入,有不高于50%的部分,要返给代销机构,也就是俗称的“尾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招商银行还有基金托管业务。据半年报披露,报告期内,其托管业务佣金收入为24.84亿元,同比下降13.90%,主要是受权益类基金托管规模及费率下降影响。

或许是为了提高基金销量,7月18日,招商银行党委书记、行长王良在“2024财富合作伙伴论坛”上宣布,招行将实施基金买入费率全面一折起,其范围囊括线上线下全渠道、基金品种全品类和认申购等费率类型。

蚂蚁基金困于成本,天天基金苦于增收

基金代销“三巨头”中,招商银行是传统销售渠道的代表,蚂蚁基金、天天基金则是互联网销售渠道的典范。

先来看蚂蚁基金的成绩单。8月23日,恒生电子半年报披露,蚂蚁基金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5.54亿元,同比增长19.09%;净利润为9427.4万元,同比下降68.25%。

在充满挑战的上半年,能实现营收的增长实属不易。然而,在营收同比增长显著的情况下,蚂蚁基金净利润却不增反降,且降幅高达68.25%。从会计逻辑推断,应是经营成本大幅提升的缘故。

相比之下,天天基金在控制成本这件事上更胜一筹。8月9日,东方财富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天天基金的营业收入为14.17亿元,同比下降29.64%;净利润为6400万元,同比增长23.08%。

在营收大幅缩水的情况下,净利润还能显著提升,天天基金打造了一个“降本增效”的成功样本。从横向的对比来看,蚂蚁基金的营收比天天基金多61.37亿元,净利润却只高出3027.4万元,前者的运营成本可见一斑。

恒生电子并未披露蚂蚁基金上半年的基金销售数据。据东方财富披露,天天基金上半年的基金销售额为8513.82亿元,同比增长4.4%。但其中非货币型基金的销售额为4996.64亿元,同比下降约1%。

换言之,货基贡献了3517.18亿元的销售额。而货基增收相对有限,据Wind统计,货基的平均管理费率为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