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4500万失能老人,长护险谁来买单?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研究员 丁艳 编辑 | 杨芮 张威  

2024年10月28日 12:00  

本文4857字,约7分钟

虽然需求蓝海广阔,但长护险发展仍面临筹资和支付两端挑战:筹资渠道依赖医保基金,未形成独立的筹资体系;提供服务的机构运营压力较大、护理人才匮乏

今年是王海宁瘫痪在家的第四年。89岁的王海宁家住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因患脑梗处于瘫痪失能状态。王海宁的女儿已经60多岁,一边是瘫痪失能在家的母亲,另一边则是独居需要照护的婆婆,轮流照顾两位老人生活起居,每天两头跑的她颇为吃力。

不过从2023年开始,王海宁的女儿轻松了许多,因为宁波余姚市有了长护险项目。原本独自在家照顾老人非常吃力的她迎来了“转机”,专业护理员每天都会来,定点给王海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洗澡、剪指甲等护理,每次护理时间为一个小时,“护理人员在照护上更加专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长护险,即长期护理保险,是专门为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失能的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的社会保险,在如今小型化家庭背景下,养老压力凸显,失能老人家庭亟须社保“第六险”——长护险制度兜底。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失能失智老人数量已达4500万,而还有数据预计七年后失能老人或达1亿人。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