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2025年是经济体感转暖的一年|《财经》年度对话2024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特约撰稿人 辛晓彤 编辑 | 余乐  

2024年12月20日 21:22  

本文4492字,约6分钟

2024年12月20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财经》年度对话 2024:穿越变局的力量”发表主题演讲。李稻葵在演讲中提到,中国经济仍然有巨大的潜力,2025年有几件事值得期待,包括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整个消费体制的改变、地方债的转型以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根据现场速记整理。

李稻葵:时值年底,道一声辛苦了,确实2024年大部分人都过得比较辛苦。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我相信,2025年是经济体感转暖的一年。

为什么这么说?先看看目前中国经济的两个大形势,用三句话总结。

第一句话,潜力巨大。中国经济仍然有巨大的潜力,我们有三个特别好的条件。第一,14亿人中间还有7亿没能真正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冬天没有暖气、夏天空调不足,很多人没坐过高铁、飞机,很多人家里还没有现代化的卫生设施,他们仍然在奋斗。

7亿人中间,有一半人的工作是送外卖、送快递、做保洁。他们的收入并不低,但出于各种体制的原因,没有融入到现代化生活——不能把家人接过来,不能把孩子接过来,小孩来了以后不能顺利上学。需求还在,还有一半的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这部分人数量相当于东南亚国家人口,他们没有躺平。

第二,我们国家的国民储蓄率是高的。国民储蓄率就是一年没有被企业或者个人所消费的总产出,达到40%,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从长期来看,储蓄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为什么?因为经济增长离不开投资,离不开买新房子、新设备、新的机器和厂房。这些来自于储蓄。

第三是非常重要的优势,一定不要忘记,那就是我们的研发能力,尤其是应用研发能力非常强大。也许某些国家从零到一搞了很多原创,确实引以为傲,咱不怕,咱从一到一百万搞得很快。

科技创新从零到一大部分是原创性的,原创性的创新是挡不住的,是通过科技论文、国际会议去做知识传播的。从一到一百万的研发是需要落地的,大量的工程师去没日没夜地奋斗,奋斗出来的。

我们这一年的工程类大学毕业生(包括大专)是440万人,比全球其他国家的工程类大专毕业生总和还多。所以动辄我们来一个大公司,十几万研发人员,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

这三件事说明了我们还是很有潜力。

第二句话,问题突出。中国经济的问题很突出。

咱们从表象来看,我们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2024年,十三四年的时间,平均增长率每年下降0.33%。这个下降有一定道理,2011年增长速度太高了,10%左右,那个不可持续,但也不能这么降。这个趋势要不得,趋势必须逆转。再这么搞下去的话,我们2035年的发展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不了。2035年的目标是在2020年的基础上收入翻一番,从现在看需要4.7%。今年前三季度国家统计局公布名义GDP(按当年的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跟去年同期相比只增长了4.02%。难怪我说大部分人都辛苦了,这个辛苦是能感受到的。这是表层问题。

再往深处讲,为什么我们现在出现这些问题?因为我们刚刚结束了一个16年的伟大的基建周期。

从2008年开始,我们干了16年,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基建,新城市、新道路、新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等。应该这么干,趁着我们的劳动力、土地还比较便宜,趁着我们的其他的建筑还没有起来,先把基建干起来,路径是对的。

我们初步算出来有10万亿的GDP拖欠,有的拖欠工资、有的拖欠服务费、有的拖欠建筑费等等。这件事不是没有解,有解,很容易并不难,需要直面这个问题。120万亿的地方债,必须要解决,这是我们目前的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如果你不解决,它分分钟会伤害中国经济的活力。10万亿的拖欠相当于8%的GDP。8%的GDP被政府拿走了,这是反向的财政收缩。

中央政府的债务只占GDP的25%。中央政府手中有大量的可盈利的国有资产,包括“中农工交建”、邮储银行、加上三大电信运营商、四大石油公司,两个世界最挣钱的综合性企业华润和招商集团,大股东都是中央政府。中央政府的净资产高得很,这是目前的一个比较表象的问题。

往深处讲,还有一个问题。我不能代表60后,我是60后,我们有责任。我们小时候太穷,因此我们这帮人总是担心生产。我算了一下只有三个司局级的编制的单位是管消费的。商业部有消费司、发改委有一个消费收入分配司,其他的一股脑全是搞生产。到了地方政府,没想过谁去消费。人人都觉得自己要搞生产,我都想生产摩托车,我们就搞成西班牙那个时候重商主义的玩法,希望把自己的东西多多卖给别人。

第三句话,政策目标非常清晰,决心很大,一定要调整。

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明确,用我很粗浅的文件解读能力转述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简化成“发展是硬道理”。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发展是硬道理,明确说明必须遏制连续十三年下滑的趋势。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用我粗浅的政策解读能力来说——最关键的是九项任务,排第一的是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这是最大的亮点。

26个部委大部分搞生产投资,没几个关注消费,现在开始关注消费了。为什么?形势比人强,国际上开始限制我们的出口,我们自己的消费不足,我们没办法很多企业都搞消费,卖不出去就降价,打价格战。这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综合治理内卷式竞争。

所以2025年我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我们增长态势的一年。这一年我相信最有可能的情况——我是乐观的——是经济体感会回暖,没有今年这么辛苦。

有几件事我们一起期待一下。我不担心股市,股市不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反映吗?实体经济不转暖,光呼吁(股市)改这个改那个改不出来的。所以我还是乐观的,我认为明年会扭转今年不是太暖的这么一个格局。

第一件事: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我们提了这么多年,比如卖一辆汽车,我们税收都留给了生产地。北京奔驰卖辆车,北京收一半增值税,归北京政府,那凭什么买北京的奔驰?你还要增加人家的交通拥堵。今年开始,我相信会有一些试点,把增值税留一部分给消费地,促进各个地方政府推动本地的消费。别看这件事跟百姓很远,其实很近。

提振综合消费,这是我最期待的,也呼吁两年了。能不能拿出一点真金白银,比如咱30多万亿的大盘,中央政府拿出1万亿,利用春节、“五一”“十一”消费季节,老百姓花一千块钱,咱们国家给他250块钱。好不好?上海2023年4月做过实验,拿出10个亿补贴,40亿消费就上来了,1:4的乘数关系。我们的税收跟流转挂钩的,消费一上来,财政收入会上去的。一块钱补贴四块钱增加的消费,四块钱再交25%的税收,不就找齐了吗?一分钱没花。

这是总书记讲的,改革要有认同感,这是百姓的认同感。我呼吁了好久,以旧换新好得很,但是毕竟是“换”,我能不能从零开始,我没买过摩托车,买一个给我便宜点。非要拿旧摩托车买新摩托,不一定合适。

还有好多领域的消费有限制。办个演唱会,一般地方政府不敢办。我特别表扬常州市的一个副书记,他就是“演唱会专家”。江苏常州办演唱会,他有办法能够管住治安,不出踩踏事件。其他地方不敢。演唱会是一个很好的经济,美国的霉霉在新加坡演了四场,买断制,一下子周边很多人都跑去听演唱会了。

体育赛事也是。把马拉松办成顶级体育赛事,多办一些,把老外引过来,现在都落地签了。体育赛事要给相关的地方政府松绑,跑马拉松有几个人心脏不好急救一下,这个正常,而且人家愿意跑,人家自己知道我心脏不好,我就要爽一把,你拦他干吗?

我们说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不是应该把人民当成父母来孝敬?这个同意吧。我从老母亲这儿得到一个经验:老母亲今年99岁了,她老抱怨说,你给我管这么紧,不让我摔跤,给我找一个24小时的保姆,我没有自由了,我愿意跑一跑,宁肯摔跤我也愿意接受,让我自由一把。我就知道百孝不如一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就是要顺应老百姓的消费需求、消费愿望,这个道理应该告诉各级地方政府。

第二件很值得期待的是整个消费体制的改变。要鼓励地方政府改变它们的体制,从扩大消费中能获得财政收入。这一条是我们长期以来所没有的,我们长期以来整个财政收入体制都是跟生产挂钩的,跟消费不挂钩。我觉得这一点今年值得呼吁,值得期待。

第三个值得期待的是地方债的转型。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高达100万亿的地方债,这必须由中央化解。这些地方债80%源于搞基建,这是为了响应中央号召。经济不好,说今年是最困难的一年,各级政府集中开工,每年春节一过,推土机、拖拉机搞几十个集体开工,都是这么干过来的。这是中央让你干的,不是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干的。

所以要扭转过来,中央就是要大大方方地多发国债,现在只有30多万亿的国债,不够用。2.5%票面的国债由于市场上抢、价格上升,实际收益率降到1.77%了,说明市场上欢迎国债。既然市场欢迎国债,国债利率这么低,咱就多发一点。中央政府就是应该明确这件事,或者交给地方政府,或者把地方政府的债买回来,一点点重组,总之这条路必须要走。

而且要打破一个思维,认为发国债就是等于财政赤字,完全错误。财政赤字是你的现金收入和支出最后的差额。国债是手里有这么多资产,发点债务,这是资产负债表的运行。这两件事完全不同,好比你家里每天收入多少,吃饭花多少,这是你的现金流的表;另一个是每天借银行多少钱、买多少房子,这是资产负债表。我们政府的资产负债情况是非常好的。

国债本质上不是债,是一种金融资产。如果给你一百万,买一个随时可以变现的、24小时可以交易的、几乎没有风险的资产是谁?目前没有别的,就是国债。国债是流动性最强的,国债是比理财、银行存款更保险,因为是国家信用担保的,我们缺这个产品。整个金融市场包括股市,最大的底座金字塔底就是国债。这件事值得期待。

最后一个值得期待的是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现在竞争太多,要不得。竞争是对的,但不能内卷式竞争。这个要整顿。不能用低于变动成本的办法推销量,这么干是要出问题的。这么搞下去,很多高质量企业被挤跑了,留下来的可能就是低质量的企业。

卷来卷去把国际关系都卷下去了,巴西是友好国家,现在也对中国要搞贸易制裁,说你们太凶了。车企出海,美国只有两家半,德国就三家,日本两家,我们是11家大的车企再加上上百家小的,一出海蜂拥而至,自己卷自己。你去泰国、越南都是自己卷自己,这个要不得。市场经济没这么玩的,不能这么玩。市场经济,德国、日本、美国崛起的时候都不这么干,都有协调。

总的来说,我认为2025年政策调整的方向非常明确。中国经济必须重启增长速度,开启一个新的增长周期,要逆转过去平均每年0.33%的下降。也许目前很多政策还没有到位,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奋斗,咱们不仅要抱团取暖,还要抱团发声,正面发声,让我们的政策更好调整,更快调整,力度更大,尽快让我们经济的体感从今年比较冷转到明年比较暖,而且我们期望2026年、2027年经济不断回暖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