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百度(NASDAQ:BIDU)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百度2024年全年总营收达到1331亿元,归属百度核心的净利润234亿元,同比增长21%;百度智能云在2024年第四季度增速高达26%。
值得关注的是,瞄准人工智能领域,百度正通过实施低价策略和技术开源举措,降低AI应用的门槛。不久前,百度宣布将文心大模型开源,文心一言全面免费。此外,千帆大模型平台接入了近期大火的DeepSeek,推理价格低至DeepSeek官方价的30%,吸引了大量开发者和企业的关注,接入首日调用量达1.5万。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大模型成本以每年约90%的速度迅速下降,云计算市场的竞争逻辑已经悄然从“拼规模”转变为“拼效率”。百度智能云的全栈自研架构、低价普惠策略与开源生态布局,有望让AI从技术神话变为社会生产力,在提升百度智能云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加速AI在千行百业中加速落地应用。
AI技术驱动 云业务实现高速增长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AI技术融入其业务流程中,AI模型训练与推理需求激增,带动了“上云”需求的转变,企业从简单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转向了更深层次的AI应用开始“用云”。
根据百度公布的数据,百度智能云在2024年第四季度增速高达26%;文心大模型2024年日均调用量达16.5亿,较23年同期增长33倍;此外,千帆大模型平台提供近百种国内外主流模型。
调用量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千行百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这些企业不仅关注技术能力,还看中落地应用及定制、便捷的服务。为了响应市场需求,百度研发了“理解-检索-生成”协同优化的检索增强技术,让大模型更能理解用户的所思所想,提供的信息更准确、清晰,使AI不再停留于实验室的炫技,而是嵌入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帮助企业和行业降本增效。
目前,百度的技术创新吸引了众多企业关注。根据2024年大模型相关中标项目盘点,百度智能云在中标项目数、行业覆盖数、央国企中标项目数这三个维度里均位居前列。另据百度披露,一半以上的央国企和大量的民营企业都在联合百度智能云进行AI创新。
据了解,百度智能云已在互联网、能源等场景中落地。其与国家电网联合打造的“光明大模型”将电网故障处置效率提升80%;在南方电网,AI调度助手将15分钟的告警响应压缩至2分钟;智联招聘通过大模型重构人岗匹配流程,准确率提升至93%。
在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看来,2024年是百度从以互联网为中心转向以人工智能为先的关键一年。随着百度全栈AI技术得到市场认可,智能云的增长态势愈发强劲。
“云+AI”飞轮效应显现 大模型加速走向大众
李彦宏曾预言:“大模型从技术的基础要素来看,核心主题依然是技术进步得非常快。成本每年降低约90%,并且性能越来越好。”DeepSeek的火爆出圈便印证了这一预言。
市场普遍认为,“DeepSeek现象”的出现让大模型进入了低价时代,同时,技术门槛的降低也将加速AI在不同领域落地,更多的应用即将爆发。而随着大模型调用量激增,那些能够提供更高性价比、更低部署门槛、更方便开发AI应用的智能云将成为直接受益方。
此前,李彦宏一直强调技术创新,并表示百度在不断地对芯片、数据中心和云基础设施进行投入。随着持续投入和技术发展,从云到框架、模型再到应用,百度智能云都实现了端到端的优化。
具体来看,在云基础设施层,百度拥有昆仑芯三代万卡集群,加之成熟的管理和部署能力,进一步降低了模型训练成本;在框架层,百度生态内聚集了大量开发者,他们使用飞桨开源框架进行研发,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在模型层,百度不仅拥有持续迭代的文心大模型矩阵,还通过千帆大模型平台接入了国内外上百个主流大模型,且调用价格具有高性价比;在应用层,百度利用AI重构了搜索、文库、网盘等多个应用,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智能、便捷的服务体验。
通过百度智能云与文心大模型之间融合,“云+AI”飞轮效应开始显现。更为关键的是,正如繁荣生态是英伟达立于市场的核心壁垒之一,百度正在加速构建属于其的AI生态。
此前几日,百度宣布文心大模型开源。这意味着更多开发者将使用文心大模型进行创新,共同促进生态繁荣。而当文心大模型学习了更多数据,百度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从而不断提升文心大模型的性能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文心大模型的技术竞争力。
展望未来,李彦宏表示,“随着百度的AI战略不断被验证,百度相信AI相关投入将在2025年带来更大的成果。”
(《财经》新媒体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