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考虑香港保险吗,6%-7%的收益率,真的很香。”这是2024年内地赴港投保火热期,频繁出现在内地保险经纪人口中的话术。不过,为防止险企设置过于激进的投资假设,促进行业良性竞争,香港保监局自2024年酝酿的“演示利率上限”政策落地。
近日,香港保监局发布《分红保单利益演示利率上限指引》(下称《指引》),正式对香港分红险保单的演示利益进行“限高”。香港保监局认为,在分红保险产品的利益演示中,将演示利率上限设定为6.0%(适用于港元计价产品)及6.5%(适用于非港元计价产品)是合理的参考水平,自2025年7月1日起执行。
据了解,未来香港保监局将因市场情况,考虑将这一《指引》的适用范围扩大至其他保险产品。
对于为何给上述分红险保单预定利率设限,据香港保监局行政总监张云正公开表示,“内地近年下调利率,内地访客来香港购买多元货币分红保单激增。加强监管不只为维持市场可持续发展,内地的监管机构也表达希望香港保监局配合处理不良销售问题,因为内地客户不熟悉香港保险产品,如果投保时他们获得不正确的信息,未来回报达不到期望,最终内地客户会向内地监管部门寻求帮助。”
演示利率,即用于展示保险产品预期收益的利率,主要用于险企销售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时的利益演示。演示利率不是险企承诺的固定收益,而是基于预定利率和预期投资收益计算得出,其通常高于预定利率。
如此,从投保人角度来看,在香港分红险演示利益“限高”大背景下,其实际回报率是否降低?据《指引》3.6条显示,“本实务指引中规定的要求并非旨在对目标承保或投资结果施加限制,也不影响授权保险公司发行的分红保单的实际回报。”
(图片来源:香港保监局官网)
香港代理人阿潇表示,和内地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不同,香港保险的演示利率和实际收益率关系不大。香港分红险属于主流的英式分红产品,其实际分红在中短期需看环球债市,主要是美债的表现,长期分红则取决于险企在股债资产组合中平衡风险与收益的能力。
一位业内人士曾提醒,香港储蓄分红险的预期收益率虽然较高,但仅是演示利益,其保证收益较低,大多在1%左右,而非保证收益部分占比较高,受保险公司投资能力和全球经济形势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保单需要长期持有,才能实现较高预期收益率。”
北美精算师、精算视觉主理人牟剑群认为,这次分红险演示收益的“限高”,从实操层面,只影响分红险保单的利益演示方式,不改变现有分红险的投资逻辑和分红逻辑。不过,分红险的红利实现率是基于计划书上展示的演示收益计算,若演示收益调低会导致险企更容易达成给客户承诺的非保证分红,那么险企到底有多大的动力去给客户派发超预期的分红,这确实值得商榷。
针对此次分红险演示收益“限高”对香港分红险市场的影响而言,牟剑群表示,从市场层面来看,香港保险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无法因此次监管调整出现本质性改变,所以“内卷”方向可能会从长期预期收益演示转移到佣金、客户优惠、产品回本时间、保证收益率等层面,这些新的竞争可能会迫使监管出台更多的指引去规范市场,直到市场达成新的平衡。
当前,分红险是香港保险市场的主力品种。中信证券研报显示,近年来分红险销售一直占据香港寿险首年保费的60%以上,2022年占比达到80%。据香港保监局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香港分红险产品的演示利率主要集中在6%-7%区间。2024年,演示利率进一步走高,当前头部机构主力产品预期收益主要集中在7.12%-7.19%。
在高收益吸引下,2024年赴港投保成为热潮。据香港保监局披露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源自内地访客的新增保单保费为466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新增保单保费的27.6%。就单季度而言,去年三季度内地访客新增保单保费规模为169亿港元,同比增长12.7%。
业内人士提醒道,尽管与内地保险产品相比,香港保险产品具有一定优势,但消费者投保时仍需谨慎考虑。内地与香港在保险法律、监管等方面存在差异,消费者需要了解香港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全面了解所购买的保险产品的属性、特征、条款,特别是要理解分红类保险产品收益的不确定性;同时,关注保险合同中关于理赔条件、所需材料和理赔流程的规定,确保未来理赔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