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来源 | 《财经》新媒体 作者 | 蒋金丽 编辑 | 蒋诗舟  

2025年03月06日 12:56  

本文3230字,约5分钟

作为一年一度经济发展风向标,今年的“两会”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其中提到,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为: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9.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

·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 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拟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 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 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认为,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系列政策组合,标志着中国宏观调控进入“需求侧改革2.0”新阶段。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在中欧基金看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保障,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GDP增长目标:符合市场预期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总体要求持平去年。

中欧基金认为,这一目标既符合市场预期,也体现了政府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

“考虑到2024年的GDP结构 (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合计贡献3.5%, 净出口贡献1.5 %) , 在面对外部贸易条件更为不确定的当下,这一增长目标事实上对宏观政策力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中邮基金表示。

景顺长城基金分析,GDP增长目标维持在5%左右,对于稳定市场对经济发展信心有积极意义,“CPI的目标为 2021以来的首次下调,但下调之后的目标更为切合实际,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把物价合理回升纳入目标,预计物价回升可能成为决策层高度关注重点,对改善宏微观温差以及企业盈利有重要意义”。

宏观政策:强化民生导向

《报告》首次在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提出“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突出对民生消费的重视。

“今年政策将更多资源倾向民生。”中邮基金总结,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一是消费补贴加力扩围,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用于以旧换新;

二是重视改善居民收入,报告指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等;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强调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完善劳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

在政策执行方面,相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能早则早”,《报告》进一步提出“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提高政策实效”。景顺长城基金认为,未来政策间协调性有望进一步加强,形成政策合力,改善社会预期。

财政货币政策:将消费作为主攻方向

《报告》明确2025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赤字率目标4%左右。

增量财政资金约2.9万亿 (赤字+1.6万亿、专项债+0.5万亿、特别国债+0.8万亿) , 力度仅次于2020年疫情期间的3.6万亿。

货币环境看,政策基调维持“适度宽松”, 并要求“适时降准降息”。资金投向看,消费补贴地产收储和清理欠款等为重点。

中欧基金分析,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这将为楼市和股市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同时,财政政策的精准发力,将重点支持新基建、产业升级等领域,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此次财政扩张突破传统基建投资路径,大力提振消费,将消费作为主攻方向,展现出决策层对经济规律的深刻把握。”陈显顺认为,相较于传统刺激手段,消费端发力能更直接激活经济内生动力。

他提到,相关研究表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每提升1个百分点,有望撬动GDP增长0.3-0.5个百分点。这种"财政资金引流+消费市场蓄能"的创新模式,既破解了传统基建边际效益递减难题,又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了市场牵引力。

在陈显顺看来,消费升级可以催生新质生产力革命。扩大内需,绝非是对消费领域的简单需求刺激,而是构建"消费升级-技术创新-产业跃迁"的飞轮效应。

他以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为例,每万元财政补贴或可带动车企研发投入增加8000元,这正是新质生产力的孵化路径,“这种需求侧创新驱动有望使数字经济占比进一步提升,推动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抬升”。

富国基金认为,在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全球贸易环境趋于严苛的背景下,扩内需政策加码既是主观意愿,也是客观要求。随着增量政策的陆续落地,将带动国内有效需求的回暖,也有望推动消费板块的估值抬升。

产业政策: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分,增加了对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视。《报告》明确指出要培育壮大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并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以及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今年以来,DeepSeek的崛起打破了国外巨头AI引领的叙事逻辑,叠加民企座谈会的召开提振市场信心,共同推动了国产AI行情的深度演绎。”富国基金分析,在明确政策支持和产业趋势向上的共振下,人工智能有望进一步赋能千行百业,积极与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市场规模优势充分结合,跑出中国的加速度。

中欧基金认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这些措施将加速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投资展望:科技或仍是中期主线选择

“市场或将迎结构性机遇浪潮。”陈显顺建议,资本市场应重点关注三大新质生产力赛道:

一是算力与大模型带来的生产力革命,这将有助于经济生产率进一步提升;

二是消费科技融合领域,智能终端、AR/VR设备制造商有望受益需求爆发;

三是现代服务产业链,智慧物流、数字文娱等新型基础设施运营商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光大保德信基金认为,恐高情绪+阶段性高拥挤+两会日历效应,3月上旬风险偏好或有短期调整,带动市场结构轮动,但上半年“稳增长政策保持定力+总量需求预期稳定+科技政策支持与产业浪潮共振”的大背景下,科技或仍是中期主线选择,重点关注国内AI算力和应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的投资机会。

“两会期间重点关注可能受益于政策预期以及中长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行业和主题。”景顺长城基金判断,科技成长板块或仍是未来的重要主线,前期 TMT 板块交易拥挤度较高可能加大波动,建议逢低积极关注。

“此外,部分顺周期领域受政策边际变化潜在利好的影响可能有阶段性机会。”中长期来看,景顺长城基金建议从基本面出发并结合良好的供需格局,关注景气成长产业,如高端制造、科技硬件、韧性外需板块;红利板块年初以来回调较多,与市场风险偏好回升有关,但考虑到整体股息率相比国债收益率仍有明显吸引力,可逢低适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