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发行“倒春寒”:月内3只产品募集失败

来源 | 《财经》新媒体 作者 | 蒋金丽 编辑 | 蒋诗舟  

2025年03月18日 09:11  

本文1668字,约2分钟

在A股日渐升温的走势下,基金发行却出现了“倒春寒”。3月才过半,已有3只基金宣告发行失败,也是年内仅有的3起案例。

3月15日,申万菱信远见成长、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发布公告称,截至3月14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因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且基金认购人数不少于200人,基金合同不生效。

3月1日,兴华兴盛纯债也因相同原因,未能发行成功。

从相似点来看,这些产品所属公司都是中小基金公司,但产品类型不一,发行背景和故事也有所不同。

延期一年多仍发行失败

申万菱信远见成长是一只偏股混合基金。

公告显示,该基金早在2022年10月8日就拿到了批文。按照监管规定,基金获批后需在6个月内启动募集。但不知因何原因,申万菱信远见成长直到2024年12月16日才开始发行,较监管规定的期限推迟了20个月。

回溯2022年,申万菱信基金一共成立了17只基金,但整体募集情况并不理想,合计仅69.52亿元。其中8只是发行规模不到1亿元的发起式基金,另有5只刚过2亿元的成立门槛。

申万菱信基金当年最大的发行“滑铁卢”,是公司权益投资部及研究部负责人付娟拟任挂帅的一只产品——申万菱信嘉乐两年持有,经历了3个月的顶格募集期后,在7月份宣告发行失败。

除了基金经理自身的号召力,基金销售的冷热,还和市场环境息息相关。2022年-2024年,A股虽有结构性行情,但主动权益基金整体表现不及指数基金,因而销售较为冷清。但今年以来,市场整体回暖。

中小基金公司宣发资源有限,加上拟任基金经理龚霄资历尚浅,或许是申万菱信远见成长发行失败的主要原因。龚霄,2024年3月开始管理基金,任职年限刚满一年。

一年之内两只FOF折戟

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持有是一只混合型FOF基金。

这只产品于2024年12月16日启动发行。1月14日,信达澳亚基金曾发布费率优惠公告,对通过公司旗下超级现金宝(认)申购及定投购买的基金(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信澳智远三年持有期混合A类除外),免除申购、认购费用,活动时间为期一年。

尽管采取了“零申购费”的销售激励,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持有仍未摆脱发行失败的命运。

这只产品的拟任基金经理是信达澳亚FOF和养老投资部负责人王奕蕾,去年6月,由她挂帅的另一只FOF基金——信澳添泰稳健三个月持有,也出现了发行失败的情况。

王奕蕾目前管理的其他3只FOF基金,体量都很迷你,截至2024年底,规模合计仅5900万元。不过,业绩来看,截至3月17日,她在管的基金都取得了正向的任职回报。

今年以来,公募FOF发行冷热不均。截至3月17日,共有12只FOF基金成立,规模合计134.33亿元。只有4只发行规模超过10亿元,销量最好的是富国盈和臻选3个月持有,首募规模达到60亿元。

第9只债基的遇冷

兴华兴盛纯债是一只中长期纯债基金。

这只产品在2024年5月31日拿到批文,并在同年11月29日“压哨”发行。经历了3个月的顶格募集期,最终宣告发行失败。

兴华基金是一家个人系公募,成立时间不到4年。目前旗下共有9只基金,截至2024年末,规模合计96.89亿元。

兴华基金的体量几乎全部来自于债基,首先是债基数量多达8只,其次债基的规模合计达到96.78亿元。去年12月,兴华基金发行了一只FOF基金,首募规模仅1027.92万元。

兴华兴盛纯债是兴华基金推出的第9只债基,也是公司成立以来第一只发行失败的基金。这只基金的销售遇冷,或是受到当下债市环境的影响。

去年12月,经历了震荡回调后的债市再度走强,重新点燃市场对债基的认购热情,时隔5个月,债基单月发行规模重回千亿,达到1088.08亿元,占当月新基发行总规模的72.77%。

但进入2025年,债市持续回调,债基发行也明显降温。1月、2月债基发行规模分别为469.76亿元、266.65亿元,分别占当月新基发行总规模56.42%、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