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三次换帅,金茂何以扭亏为盈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实习生 柯愉乐 《财经》研究员 辛晓彤 编辑 | 余乐  

2025年03月27日 18:06  

本文2266字,约3分钟

金茂2024年能实现盈利主要靠的是压缩费用和资产减值计提减少,但盈利水平能否持续还有待检验

3月25日,中国金茂(00817.HK)发布2024年度财务报告,全年营收达590.53亿元,较上年下滑18%;公司所有者应占利润10.6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上一年金茂亏损约69亿元。

2024年,金茂的签约销售额为983亿元,未达千亿元,同比下滑超过30%。但是,根据克而瑞数据,2024年全国全口径销售额超过千亿的房企只有11家,金茂位列12名,较之上年还前进了一名。

销售业绩即签约销售额。在预售制下,如果房子未完成交付,权责尚未转移,则仅为合同收入,不纳入财报统计。营业收入才代表报告期内的真实收入。

债务压力方面,“三道红线”保持全绿档,财务较为稳健安全。金茂目前现金储备为308亿元,可以覆盖一年内到期的债务216亿元。净负债率为67%,较上年73%有所好转,但仍处较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金茂刚刚经历了两年内的第三次换帅。2023年5月31日,李从瑞担任集团董事长仅一个月后“闪辞”,随后由张增根接手。2025年3月11日,张增根因达到退休年龄而辞职。首席执行官(CEO)陶天海接棒,成为第一位从金茂内部提拔上来的董事长。

年报发布后,中国金茂(00817.HK)股价保持平稳,3月26日以0.87%小涨幅开盘。截至当日收盘,股价停留在开盘价1.16港元每股,成交量1786.40万,港股市值155.32亿元。

外界普遍认为,张增根任内的两年是金茂在行业衰退背景下的调整期。经历2023年大规模亏损后,2024年能实现盈利主要靠的是压缩费用和资产减值计提减少,但盈利水平能否持续还有待检验。

营收缩水,但扭亏为盈

从房地产市场格局来看,过去一年,行业承压,去化较难。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较上年下降17.1%,百强房企2024年全年累计销售操盘规模同比降低28.1%,且各梯队房企销售门槛值均降到近年最低。

公司财报显示,除金茂服务,其余各大业务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缩。

对营收贡献最大的板块是城市运营及物业开发,收入493亿元,占总收入的82%,但数额较上年下滑了21%,主要原因是完成交付的物业销售额较上年减少。

商务租赁与零售、酒店经营收入水平相当,分别为16.97亿元和16.99亿元,但酒店收入收缩更严重,降幅达到18%,主要原因是2023年下半年出售北京威斯汀酒店,外加国内旅游度假市场下行。

金茂服务作为2023年新拆分出来的事业部门,2024年表现尚可,营收达29.66亿元,较上年增长升10%。

在大部分板块都出现业绩缩水的情况下,金茂何以实现扭亏为盈?其早前发布的盈利预告总结,原因有二。

一是持续强化精益管理,全力推进控费提效。管理费用、销售及营销开支、融资成本等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财报显示,上述三类费用支出分别为29.17亿元、22.88亿元和68.83亿元,较2023年分别减少25%、23%和16%。

二是公司资产减值计提有所下降。资产减值是指企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预计未来能带来的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时,需将差额确认为损失并调整资产价值。根据财报,2024年集团其他费用及损失净额合计20.34亿元,较2023年的54.24亿元降低了63%,主要是资产减值的计提金额减少。

纵览金茂近年财报,资产减值的计提作用不容小觑。2020年,金茂首提减值,数额为43.81亿元;2022年达到近年峰值,达到59.54亿元;2023年减值计提54.24亿元,在金茂当年的报告里,这是造成69亿元亏损的原因之一。

两年调整期,重返核心城市

调整,是张增根任董事长、陶天海任CEO这一年半里金茂的主旋律。

新官上任三把火,陶天海就职董事长后不久就宣布,要将原本的“总部-区域-城市”三级管控架构,调整为“总部-地区”二级管控架构,取消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五个区域公司,将现有城市公司撤并重组为14个地区公司。

架构调整也是为了项目策略而服务。据《中国房地产报》,接近金茂的人士透露,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天津、长沙、西安等热点一二线城市是未来金茂深耕的地区,架构调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专注核心区域。

此前金茂曾试水下沉市场,回报不如预期。2019年前后,一向深耕一二线城市的金茂数度进军三四线城市,比如湖州、廊坊、泰州等。但地产行业调整期内,三四线城市楼盘面临更严峻的去化挑战,这也是金茂决定重返核心城市的原因。

过去一年,尽管销售承压,但金茂并未减缓拿地速度。2024年,金茂新增获取22宗地块,相较起2023年15宗、2022年12宗,拿地力度更大,且更聚焦于一二线城市,如上海4宗,成都和西安各3宗,北京、长沙、天津各2宗。陶天海致辞称,这为公司发展储备了优质资源。

另一边,金茂也在缓慢出清一些低效能资产。2025年初,金茂发布公告,就位于湖州的四宗地与政府达成收储协议,现金补偿7.8亿元。此前不久,同样位于湖州的金茂长东府于2024年12月交付,去化率约70%。

新的一年,金茂在热点城市土拍市场表现更加强劲,在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屡屡出手,总拿地金额超过200亿元。其2月20日与新加坡庆隆联袂拿下的上海虹口地块,竞得总价89.63亿元,溢价率高达38.19%,是上海虹口单价新晋“地王”。

曾经的“地王收割机”重现冲劲。虽然依靠控费和资产减值下降带来的利润空间有限,未来是否能持续盈利还要打个问号,但无论怎么样,对于金茂,止住跌势已是好信号。

(《财经》记者郑慧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