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王传福、何小鹏等多位车圈大佬同台亮相 2025年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传递了什么信号?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撰稿人 王婧雅 编辑 | 高素英  

2025年03月30日 13:22  

本文3390字,约5分钟

“小鹏只做两种飞行汽车,30公里的短途分体式飞行汽车和500公里长续航的倾旋转翼飞机,很多人10分钟就能适应怎么‘开飞机’,学3到4次能考到‘飞机’驾照”;“充电和换电不要对立起来,大家千万不要忘了,蔚来充电桩也是全国布得最多的汽车企业”;“小米是汽车产业新人,当我们造车时所有人说我们晚了,今天看起来可能刚刚好”……从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到蔚来创始人兼CEO李斌,再到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一众车圈大佬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语出惊人。

汽车圈再次被引爆,智能化依然是关注焦点。3月28日-30日,来自政府、汽车、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的代表聚集该论坛,共同探讨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事实上,从规划发布到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数年之内增长了1000倍,连续多年产销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

对于行业未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在致辞中表示:“未来两三年,我国汽车产业将进入新能源汽车主导市场发展的新阶段。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尽快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引领和指导,在大力推进燃油车企加快电动化转型同时,支持新能源汽车新增产能,通过对燃油车企的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资产收购等方式来实现,不再大规模征地新建,减少继续并行发展造成更大资源浪费。”

李斌、李想、何小鹏再度同框  方向已不相同

微博上有人晒出了李想、李斌、何小鹏三人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的合影的照片。作为几乎在同一时期入局新能源赛道下场造车的“三兄弟”,再度同框时,“蔚小理”的技术路径、商业模式与市场定位已然走出截然不同的道路。

补能和研发是李斌“亘古不变”的话题,飞行汽车成为了何小鹏的关注重点,而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则从产品逻辑到智能化侃侃而谈。

近日,蔚来拟配售约1.37亿股公司A类普通股,发行价为每股29.46港元,募集资金40.3亿港元,主要是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增强现金储备等。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接受媒体采访时,李斌再次表示蔚来看重两件事,即研发和补能体系。他表示,如果从研发投入和营收的比例看,蔚来是全球最高的汽车公司之一。他以ET9举例称,光这一款车蔚来就申请了超1000项专利。

据李斌介绍,今年蔚来研发投入就能看到效果。年内,蔚来一共会发9款新车,新车之外,蔚来会继续降本,计划于今年4季度实现盈利。

而对于蔚来布局已久的换电,李斌再次强调了换电模式的价值,包括储能调峰、电池寿命管理及极端天气下的用户体验的提升作用。同时,他也称换电和充电并不冲突,不过,如果换电站早两年大规模布局“用户满意度与销量将显著提升”。

何小鹏则重点讲述了低空经济市场。他认为,未来10-20年,全球的飞行汽车销售量将达到目前汽车的3%-5%,销售收入约接近20%。以全球汽车市场的规模10万亿美元计算,飞行汽车可能有2万亿美元的市场。

据了解,小鹏汇天会做两种飞行汽车,第一种是可以自动折叠到汽车尾箱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飞行距离小于30公里,适用短途飞行;第二种是正在研发的超过500公里长续航的倾旋转翼飞机,只能飞行不能在路上行驶。

何小鹏表示,目前已经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始了飞行汽车工厂建设,建成后预期每年产能达到1万台,将是全球首个流水线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期望在2026年能够达到量产并且交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开年以来,智能化已经成为了各大车企竞相追逐的焦点。这一次李想谈起了智能化和理想汽车方法论。李想称,智能化成为中国汽车走向世界、引领全球的关键,汽车操作系统将成为智能电动车企业下一个阶段的核心攻坚目标。高效率、强性能的汽车操作系统将有效解决算力需求和供给之间的核心矛盾,成为通往高阶智能体的技术基座。

而对于理想汽车的方法论,李想表示:“在2015年成立理想汽车的时候,每一轮的融资都会面对投资人一个问题是理想汽车作为一家新势力,为什么觉得自己以后可以脱颖而出?我的回答是,我们会比所有的传统汽车厂商更懂得如何去做大型软件,又比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更懂得怎么去造一辆车。”

据李想介绍,在使用相同的芯片和计算单元的前提下,理想自研的星环操作系统,在多个指标上可以实现对行业领先的AutoSar操作系统的超越。通过操作系统的创新和最新算力的配合,以及去掉大量重复的传感器和计算需求,理想已经能够看到降本增效的成果。“以2024年为例,大概一年节省了几十亿成本”。

雷军依然是“流量王”

从去年小米SU7发布以来,小米汽车和雷军本人成为了车圈当之无愧的“流量王”。

在这次论坛上,雷军透露了小米愿意开放生态与行业共建的意愿。他表示:“欢迎大家共享资源,我们一起把智能汽车的生态建起来,让消费者享受到无与伦比的、各种各样的、比较完美的智能体验。”

与此同时,雷军还回应了此前对小米投入造车的质疑。他表示:“小米是汽车产业的新人,当我们开始做车的时候,所有人都说你们造车晚了,今天看来可能是刚刚好。正是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等我们造车的时候,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用户消费习惯也成熟了,整个产业的供应链也非常成熟。”

上个月,小米发布SU7 Ultra,开售两小时大定超1万辆,提前完成全年的任务。雷军表示,去年50万以上豪华轿车全年销售12.1万辆,而小米取得的结果可以说是超豪华市场对小米打开了大门。“这是一个新能源汽车的时代,也是国产品牌全面崛起的时代。”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雷军本人的发言,这次论坛上很多嘉宾都提到了他。长安汽车副总裁、深蓝汽车CEO邓承浩称,流量对于汽车公司而言越来越重要,小米汽车在业内热度领先,“我们上一次热搜就像过年一样,但雷军基本天天过年,有时候一天过几次年”。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则表示,自己和雷军坐在一起,是雷军“最年长粉丝”。

京东集团副总裁缪钦称,近期一位小米SU7 Ultra车主将九成新座驾,以1元起拍价挂至平台,经历超50轮竞价后,最终以高于新车指导价成交。即便京东内部员工及高管也需排队购买小米SU7。

比亚迪、吉利、宝马等聚焦智能化

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了47%,并且月渗透率连续多个月超过50%,新能源车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今年,行业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成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演讲中分享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愿景。他表示,智能化的变革速度非常快,可能在2-3年内完成,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转换就是一个例子,并用“开了智驾车后再也开不回去非智驾车”来比喻。中国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变革是全球性的机遇,将促进全球绿色汽车的转型和开放发展。

尹同跃同样表示,当前电动化、智能化、AI的浪潮,正在把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推向深水区,这也是一场马拉松,奇瑞要坚持吃技术饭,加大投入,奋力追赶电动化智能化。

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围绕智能驾驶等相关配套仍存在滞后性,在此背景下,如何保障合规和安全是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看来,智驾体验或许不同,但必须要做到安全平权。没有安全托底的汽车智能化,只能是空中楼阁。他呼吁,安全关系到人的生命,也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安全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取向,更需要企业安全体系能力的形成。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同样提到了安全的重要性。他表示,今年两会上也许最重要的启示就是中国的“人工智能+”计划,这一计划旨在推动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的广泛应用,从而实现包括出行在内的各个领域之间更广泛的产业融合。人工智能发展要平衡创新和责任,安全是不折不扣的底线。BMW新世代将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的角色,从赋能业务流程提质增效到用户体验,宝马将在新世代技术集群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完善和丰富中国用户的全场景智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