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有机会将自己塑造为一个负责任的贸易伙伴,这也是欧洲当下正在寻找的。”4月16日,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对《财经》表示。
自从今年1月重返白宫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关税为武器,对贸易伙伴加征“芬太尼”关税、对等关税和针对特定行业的关税,从盟友到竞争对手、从玩具到钢铝产品和汽车,无一幸免。
中国欧盟商会在4月16日发布报告《中国制造2025:实现技术领先的代价》,阐述《中国制造2025》发布十年以来欧洲在华企业的营商情况。报告指出,中国先进制造业突飞猛进,中国由此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领先欧盟。但另一方面,涉及产能过剩和内卷的行业受到负面影响。
彦辞表示,在全球贸易体系面临巨大挑战之际,中国有机会向欧盟等伙伴表明,中国致力于发展长期互利的贸易关系,并确保为投资者提供稳定和可预见的商业环境。
欧盟商会:对部分会员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自今年2月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几次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加征关税,累计加征幅度已经高达145%。
4月9日,中国欧盟商会就美国对从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发表声明称,这将对从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欧盟商会成员产生重大影响,迫使许多企业进一步战略性重构其商业模式和供应链。这还将导致运营成本和低效大幅上升,并最终推高消费者价格。
彦辞表示,中国欧盟商会近期将向会员展开调查,弄清它们如何受到关税的冲击。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对中国发起贸易战时,中国欧盟商会在2019年的调查显示,有25%从中国工厂向美国出口产品的会员受到直接影响。
中国欧盟商会的声明指出,许多会员企业已经或正在转向“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这一战略转变旨在降低因全球贸易和其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带来的风险,并响应中国监管或政府采购政策日益强调本地制造的要求,同时也出于商业考虑。
“美国如今正在背离其长期以来奉行的全球贸易与投资原则,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此,中国有机会打造一个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稳定与可靠的营商环境。”中国欧盟商会表示,一个好的起点是兑现中国政府在高层做出的改善营商环境承诺,商会期待就如何有效落实这些承诺提出建设性建议。
彦辞表示,一些目前在中国生产、出口至美国的企业将不得不寻找其他市场,而另一些企业可能需要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出去,以继续服务于美国市场。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国产品实施报复性关税,将对部分在华外资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因为这些企业需要从美国进口某些生产组件,如果无法找到替代供应,这些企业可能被迫将生产迁出中国。
美国商会:寻找建设性解决路径
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正在密切关注此轮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的升级及其对在华近800家会员企业所造成的影响。
4月9日,中国美国商会就近期中美关税致信会员企业。《财经》获得的这份声明指出,虽然有针对性的关税可以作为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但这种大范围的措施给企业与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的会员——其中许多在中美市场都深度布局——一直呼吁双方保持冷静,寻找建设性的解决路径。”声明写道。
中国美国商会表示,美资企业、中美两国以及两国公民都从跨境贸易中受益,大范围的全面性关税将弊大于利。为此,中国美国商会将继续敦促中美双方把对话置于优先位置,努力寻找推动双方稳定与增长的长期可持续解决方案。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曾在3月指出,在华美国企业的出口被计入中方顺差,中国对美出口质优价廉的产品提高了美民众实际购买力,为美国运输、批发、零售和电商行业创造大量就业。
目前,中国美国商会正在收集会员企业对关税影响的反馈,将把这些意见汇总分享给中美两国政府,使其全面了解这些措施对在华美资企业的影响。
4月6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主持召开美资企业圆桌会,特斯拉、GE医疗、美敦力等20余家美资企业代表参会。
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消息,凌激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商务部将一如既往为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在华外资企业提供保障,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积极推动解决外资企业问题诉求。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沃土。
中国美国商会在声明中提到了这次会议,表示与会企业被告知中国仍欢迎外国投资,中国政府在中美贸易争端中的坚定立场也得到了明确传达。
中国美国商会总裁何迈可(Michael Hart)在3月下旬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对许多美国公司来说,中国仍然很重要。“当我们进行商业环境调查时,中国美国商会成员最关心的问题是中美关系,这当然会影响一些决策,但我认为,总体而言,公司是根据市场规模进行投资的。”他举例说,如果政府采购允许美国公司向医院销售,将会看到更多的医疗公司活跃在中国。如果中国消费者继续从美国购买商品,美国公司将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