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险新规落地。4月25日,为从严监管万能险,推动万能险进一步回归保障本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万能型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明确,允许保险公司在满足相应约束条件时,对万能险产品调整最低保证利率;禁止开发五年期以下(不含五年)的万能险;制定万能险销售“负面清单”。《通知》还对投资端进行了进一步规范,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保障功能有待强化、账户运作不规范、少数万能险资金运用较为激进等突出问题,深挖问题根源,从制度上有针对性地治理。
万能险指同时具备以下特征的人身保险:1.在产品名称中包含“万能型”字样;2.具有保险保障功能,经合同约定,可以不定期不定额追加保费或者调整保险金额;3.设立单独保单账户,经合同约定,可以领取部分或全部保单账户价值;4.保单账户价值提供最低收益保证,最低保证利率不得为负。
从当前市场现状来看,据一位大型险企精算方面人士表示,上述文件对万能险业务影响很大,但利好保险公司未来发展。当前仍有部分保险公司靠万能险冲刺保费规模,若未来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容易引起风险。同时,因部分健康险公司不能做分红险相关业务,该文件的下发预计对其业务有所限制。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其关注未来万能险是否还值得买?一位大型险企精算详细阐述道,上述《通知》要求对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设置保证期间,这意味着终身保证变成了有期限的保证。同时,明确保障消费者追加保费的权利,这意味着,万能险结算水平不可能太高,可能类似于银行活期理财。
消费者关注,其此前已购买的万能险利率是否会有影响?一位保险业内人士表示,一般都是遵循“新老划断”原则,万能险老产品仍然按照当时条款规定不会变,只是产品停售,不再对外销售。
据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坚持疏堵结合,突出重点问题,强化源头治理。针对保障功能有待强化问题,禁止开发短期产品,引导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聚焦少数万能险承诺保证收益、投资激进等突出问题,重点完善账户运作、资金运用等相关规定。针对万能险销售不规范问题,制定万能险销售“负面清单”。
从产品过渡期来看,金融监管总局方面表示,上述《通知》自2025年5月1日起实施。《通知》实施前,保险公司已经开展的万能险业务不符合本通知规定的,原则上应当于2026年4月30日前完成整改。
一家中型险企高层表示,当前新开发的万能险肯定要按照新规实行,所以近期基本不会有万能险新产品。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万能险产品,给予过渡期较长,谨慎的保险公司预计老产品会很快下架,尽快实现过渡;而激进的保险公司预计一直销售至2026年“开门红”结束。
最低保证利率可调整
此次《通知》主要包括规范产品发展、进一步提升风险保障水平、强化账户管理、强化资金运用监管、强化销售管理要求这五项重点内容。
在规范产品发展方面,《通知》明确万能险提供最低保证利率,允许保险公司在满足相应约束条件时,对万能险产品调整最低保证利率,特别是在利率下行期,可以通过降低最低保证利率,有效防范利差损风险。同时,对期缴万能险适当提高基本保险费上限,鼓励发展长期万能险。
在强化账户管理方面,《通知》要求,保险公司根据账户真实投资情况合理审慎地确定万能险结算利率。建立结算利率平滑机制,同时严格规范特别储备的使用。
一位大型险企产品方向人士表示,此次《通知》的出台,对于消费者万能险方面收益有冲击;于保险公司而言,万能险原是提升保费规模利器,预计后续将很难提升。
近年来,万能险结算利率一直处于下调状态。2023年7月,监管陆续对险企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在2023年7月31日24时前下架定价利率大于3.0%的保险产品;2024年“开门红”期间,监管进一步压降万能险账户结算利率,要求2024年1月-5月的万能险账户结算利率不得高于4%,6月以后应进一步压降至3.8%,部分规模较大以及风险处置机构需压降至不超过3.5%。
从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来看,在2017年之前,市场上曾有最低保证利率为3.5%的万能险产品;自2023年8月1日起,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下调为2%;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备案的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下调为1.5%,并建立了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的机制。
据Wind(万得)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18日,899款万能险产品1月平均结算利率为2.83%,较2024年12月的2.84%进一步下滑,同比降幅达44%。其中,仅36款产品结算利率达到3.50%,而51.9%的产品利率集中在2.00%-3.00%区间。结算利率下行虽降低险企负债成本,但也削弱了产品吸引力,2024年万能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2.8%,至5787亿元。
4月21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一季度例会,公布了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这一数值与今年一季度发布的研究值(2.34%)相比,已下调21个基点。
对未来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调整幅度,一位业内资深精算师分析称,按照监管要求,预定利率最高值取0.25%的整倍数,因此新的预定利率上限将从2.5%下调至2.25%,分红险和万能险预定利率上限,还需与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上限有一定差值,根据过往要求,分红型和万能型的预定利率上限至少要比普通型产品低50个基点,即不超过1.75%。
五年以下产品将退场
《通知》强调,引导保险公司拉长万能险保障期限,禁止开发五年期以下(不含五年)的万能险,鼓励通过合理调整退保费用、保单持续奖金等产品设计要素延长保单实际存续期限。
在强化资金运用监管方面,对万能险资金投资单一股权投资基金、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等的比例,从严设置上限。强化关联交易监管,禁止通过多层嵌套、通道业务等方式开展不当关联交易。强化非标投资监管,对万能险资金投资非标不动产和非标金融产品的比例,从严设置上限。
《通知》强调,禁止保险公司通过为万能险提供间接或隐性担保、变相缩短产品实际存续期限等方式,异化万能险产品属性。强化保险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强调对最低保证利率调整、账户注销等与消费者利益相关的事项,要以适当的方式及时告知消费者。
在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方面,《通知》指出,保险公司应当根据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定,强化资产管理部门与负债管理部门的协同,结合自身业务和风险特征,加强万能险账户资产负债管理,定期识别、计量和监测资产负债匹配量化指标。对于存在资产负债错配风险的万能险账户,依法合规主动采取管理措施。
同时,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万能险账户的属性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规范投资行为,严格控制大类资产投资比例,主动管控单一行业、单一品种和单一交易对手等投资集中度比例,有效管理相关风险敞口,确保在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之内。
金融监管总局方面表示,应当加强万能险非现场监管,视情况开展现场检查。对于有重大缺陷和问题的保险公司,金融监管总局或属地金融监管局可以要求其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情节严重逾期未整改的,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或实施行政处罚。
从2025年初金融监管总局部署的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来看,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是三大关键和重点方向之一,下调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背后是低利率环境下防范利差损风险。
“此前部分发达经济体保险行业曾因利差损导致严重亏损甚至出现‘破产潮’,相关经验教训值得借鉴。”2024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曾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利差损风险的四大应对思路,包括推行“报行合一”、下调传统险预定利率以及对万能险和分红险的实际结算利率进行压降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