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放宽自动驾驶部分安全要求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实习生 王靖扬 编辑 | 王静仪  

2025年04月26日 17:58  

本文2016字,约3分钟

依据美国交通部新规,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仅用于研究、展示和其他非商业目的,美国汽车制造商可申请跳过某些安全规定

根据美国交通部官网4月24日消息,特朗普政府放宽对美国厂商研发制造自动驾驶汽车的部分安全要求,以加快部署自动驾驶汽车,提高竞争力。

依据新规,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仅用于研究、展示和其他非商业目的,美国汽车制造商可申请跳过某些安全规定。

美国交通部部长肖恩·达菲(Sean Duffy)表示,此举意在帮助美国汽车制造商在自动驾驶竞赛中占据优势。“本届政府深知我们正与中国展开一场创新竞赛,”达菲说,“新标准将减少繁文缛节。”

变化之一是事故报告流程。现行的标准源于2021年6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针对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的事故报告流程(Standing General Order 2021-01,SGO),要求汽车制造商必须在自动驾驶或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车辆在美国道路上发生出现伤亡、安全气囊弹出或车辆需要拖离现场的事故后,在一天之内提交事故报告,并在接到事故通知后的第10天更新报告。

而根据美国交通部的最新政策,这一报告的填报内容和适用范围都将被大幅精简。

其二,NHTSA表示将扩大其“自动驾驶车辆豁免计划”(Automated Vehicle Exemption Program,AVEP),将其适用范围从进口车扩大至本土生产的自动驾驶车辆。

自动驾驶车辆豁免计划最初的目的是为不符合《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中特定标准的车辆提供暂时性豁免,使其能够在道路上进行测试运行。其首个应用案例出现在2020年NHTSA批准硅谷自动驾驶独角兽公司Nuro提出的《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第500号标准豁免申请。这一标准要求低速车辆必须配备外部和内部后视镜、符合要求的前挡风玻璃以及倒车影像系统。经过批准后,Nuro得以在休斯敦市的道路上运营其不符合此项规定的无人驾驶送餐车。

在载人汽车方面,这一豁免计划曾仅对进口自动驾驶车辆开放申请以促进产业创新,使其得以更便捷地进入美国道路运营。根据NHTSA在4月24日发布的致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的公开信,截至2024年,共有295个项目的347台进口无人驾驶车辆获批豁免。

这一豁免计划此前不对本土制造的自动驾驶汽车开放。据媒体报道,2022年通用汽车(GM)就曾向NHTSA提交请愿,申请每年部署最多2500辆不配备刹车踏板或后视镜等控制设备的自动驾驶汽车。但在政府长时间未完成审查的情况下,通用于2024年撤回了该请求。

在公开信中,NHTSA表示自4月24日起该机构将开始受理并处理针对美国本土生产车辆的《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豁免申请。

在声明中,NHTSA首席法律顾问彼得·西姆绍瑟(Peter Simshauser)表示:“通过简化事故报告流程并将现有豁免计划扩展至本土制造的车辆,我们将使得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能够更快地推进研发,在推动安全进步的同时减少耗费在不必要流程上的时间。这些是让美国成为对下一代汽车技术更友好发展环境的第一步。”

业内分析,本次政策宽松对包括特斯拉(TSLA)、通用(GM)等布局了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业务的本土企业利好。

在声明发布前不久,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多次承诺将很快启动商业级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而与此同时,特斯拉旗下至少240万辆搭载完全自动驾驶功能(FSD)的汽车正因安全事故频发接受NHTSA的调查。

对此新规,美国公路与汽车安全倡导者组织(Advocates for Highway and Auto Safety)表示失望,指出在缺乏保护措施、安全法规、透明度和问责机制的情况下,自动驾驶汽车的部署可能会造成致命后果。

美国汽车创新联盟(Alliance for Automotive Innovation)则对美国交通部表示赞赏,表示美国政府的不作为长期以来阻碍了行业发展,“这次声明表明政府也已意识到紧迫性,不愿将自动驾驶的领导权拱手让给中国或其他国家”。

全球范围内各国在自动驾驶方面长期以来均持谨慎态度,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仅在特定测试操作区域允许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运营。

从去年末开始,自动驾驶松绑初见势头。

近期,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德国联邦汽车运输管理局 (Kraftfahrt-Bundesamt) 已经正式批准了其95km/h时速的DRIVE PILOT自动驾驶系统,宣告L3级自动驾驶正式落地量产车型,也标志着这一趋势的延续。

根据麦肯锡未来出行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2030年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过5 000亿美元。如此巨大的商业价值意味着全新的机会——新的芯片、新的操作系统、新的软件、新的服务及新的产品。

而这一机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入场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