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合作是破解农村金融难题的两把利刃

2014年06月25日 06:06  

本文767字,约1分钟

2010年底,宜信在甘肃开展涉农业务,通过创新的信用借款咨询服务模式,将城市的闲余资金引导进入西部农村地区,并为当地农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的资金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唐宁   宜信公司CEO

 

2010年底,宜信在甘肃开展涉农业务,通过创新的信用借款咨询服务模式,将城市的闲余资金引导进入西部农村地区,并为当地农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的资金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截止今年,宜信在甘肃已经建立近20家营业部网点,在西北、西南省区也有覆盖。 宜信公司之所以做农村的信用工作和金融创新,是因为企业做普惠金融、普惠信用,可以帮助中国广大的未被覆盖人群把信用的价值释放出来。 过去农村金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究其破解之道,一是进行创新。创新可以体现在多个层面上,包括模式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宜信普惠的模式创新可谓是“逼出来的”。早年各大金融机构都不覆盖大学毕业生和贫困农户,宜信帮助他们去建立信用和筹措资金。宜信普惠的这种个人对个人的模式,帮助了许许多多在信用上非常好、有还款能力、却不能获取资金的人。 另外,公司在信贷技术方面也有创新。宜信从国外引进了比较成熟的技术,经过一年左右的试行,取得了很好的阶段性成果。在试行的基础上,在农村大面积铺开。信贷技术方面的创新也会使得信用价值的释放提速,宜信过去尝试过在极贫困地区和NGO合作,帮助最贫困的农村妇女获得几千元的小额信用借款。 同时在互联网创新方面,宜信普惠也探索出了一个成功的公益式模式,在过去就促进了近6千万的小额信用资金。未来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更好地解决信用建立问题、支付问题等,满足农村农户的经济需求。 另外一个关键词就是合作,企业和政府、媒体、专家、实践者一起把资源整合起来,对农村金融资源形成一些共识,同时形成一些可以落地的时间表,一步步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就可以使得中国在农村金融方面有很好的突破。 在中国的金融改革、金融创新中,服务覆盖问题是一个多年难解之题,宜信希望通过创新合作,给农村的金融改革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