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深圳试验

2014年07月25日 15:19  

本文1469字,约2分钟

深圳发展互联网金融,主要定位是:跨境金融、民营金融、创新金融、产业金融和民生金融。

文 /曾光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发的前沿城市,在新一轮金融改革与创新中依然追求领先,积极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随着前海新区规划出台,作为金融创新最活跃的元素 — —互联网金融,自然也成为深圳的发力点之一,势头十分迅猛。

 

互联网金融的深圳土壤

深圳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金融创新能力突出、互联网产业发达、社会资本充沛,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外,政府部门对创新容忍度较高,民间创业氛围浓厚,创新人才较多,风险投资机构聚集等也对深圳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深圳市政府 2014年 1号文用很大篇幅表述互联网金融,3月 18日印发的 2014年 23号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是全国第一个市级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文件里亮点非常多,各区也会出配套细则。

这些文件表示深圳政府非常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力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能够进一步发挥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支撑作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深圳定位

深圳在资源和人才上总体比不过北京和上海,要发展互联网金融,必须有符合深圳实际的定位和差异化发展策略。根据 1号文精神,深圳发展互联网金融,主要定位是:

一、跨境金融。以跨境支付、跨境电商为载体,进一步打通本外币境内外在岸离岸市场的对接合作路径。

二、民营金融。深圳有全国最多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多意味着创新能力强,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发起或参与设立各种金融机构及互联网金融新兴业态,加快构建民营科技金融集聚区。

三、创新金融。促进金融与现代信息技术、新兴产业的融合,进一步拓展金融产业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四、产业金融。充分结合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发展基础和未来产业布局。服务重点产业、行业。

五、民生金融。发展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互联网金融的深圳数字

目前,深圳上规模的 P2P机构 80余家,占全国 21%;以腾讯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数量居全国第三、交易额居全国第二;众筹、比特币等新兴业态机构数量居全国第二;金融产品销售(含线下销售)机构数量和销售额居全国第三; B2B、B 2C、C 2C电商机构规模居全国第二;以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证券、南方基金、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等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也在纷纷布局互联网金融,布局的节奏和创新力度也都排在全国前列。移动支付、云计算,大数据相关公司数量居全国第二,另外,各种要素交易平台也在前海纷纷设立。深圳互联网金融发展呈现一幅万马奔腾,蒸蒸日上的景象。

 

互联网金融与前海

腾讯在前海已经设立了十几家子公司来做互联网金融,总投资额逾 10 0亿元。顺丰、民生电商、菜鸟等大型机构都在前海投资设立公司。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 ”,着力于打造金融创新区,力争成为金融改革创新的主战场。

前海同时也在大力推动基于电子商务大数据的小额贷款公司、新型业态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保险公司等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探索成立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探索制定国内首个互联网金融发展行业标准。互联网金融与前海的结合点还可以在跨境电商、跨境支付、跨境交易、国际财富管理平台等方面。

深圳在这波互联网金融浪潮中,仍然会像三十年前改革开放那样,扮演着互联网金融的先行先试和改革创新排头兵的角色。

 

作者曾光国际金融论坛( IFF)互联网金融中心研究员、互联网金融千人会联合发起人、华南秘书长

(本文根据作者在 2014年互联网金融南京峰会演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