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摸着石头过河”

《财经》杂志 徐奇渊 | 文  

2016年09月19日 22:23  

本文3717字,约5分钟

“摸着石头过河”容易对市场预期造成两方面的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短期化、市场主体的预期同质化

“摸着石头过河”,是邓小平主导的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思路,也是一种指导实际工作的方法论。对过去30多年来的政策设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尤其对于大胆解放思想、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界一般认为这种渐进式改革的思路使中国改革和东欧的休克疗法区别开来,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采取这种方法论,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对改革目标的认识尚未完全清晰,改革的实施路径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采用渐进式、试错的方法推进改革,在实践中检验我们的想法是否对路。渐进式、试错法、实践检验是其中的三个关键词。不容置疑,“摸着石头过河”在过去一段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