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成钢:以“真改革”释放经济活力

《财经》杂志 本刊记者 王延春 | 文 许瑶 |  编辑  

2016年12月19日 18:12  

本文9101字,约13分钟

改革的设计不能有意识地回避制度改革,否则所有措施都是权宜之计,没有办法真正解决问题

近段时期,治学风气成为知识界反思的话题。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针对中国经济学界的治学之风给《财经》撰文表示: “在中国,经济学辩论像是一场运动员、裁判员和观众一起上阵的足球比赛。混战结束后,留下的只是一堆无人认领的鞋子。”他认为,在经济学研究的态度上,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二是缺乏反思和自我批评精神。

针对治学风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也曾感慨:中国缺乏思想市场,学者不能踏实研究基础理论,在诸如产能过剩、产业政策等基本问题上,浅尝辄止,来回打转。

12月初,长期在海外做研究的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许成钢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对余永定提出的治学风气问题表示,这个其实是中国学术界的普遍问题,经济界、商界、企业研究自然科学研究、工程研究等都存在这种风气——不扎实、不深入。“做学术研究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任何一个课题都需要熬很长时间,很费力、很费力。”许成钢说。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