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就了一位伟大的领导者?虽然领导力的核心成分都普遍一致(例如良好的判断力、诚实正直和人际交往能力),但构成成功领导力的完整“配方”却因文化不同而各有千秋。其主要原因在于,每一种文化所隐含的领导力理论大相径庭(即在世俗观念中,要想成为广受尊敬的领导者,个人须展示出的品质)。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你的典型风格和行为倾向可能成为优势或弱点。换言之,良好的领导力主要是因地制宜地展现品性。
研究表明,领导者的决策、沟通方式和阴暗面倾向受到其管辖地区的影响。下面我们将探讨6大领导力类型,以展示其中一些研究成果。
决策
同步型领导者。在东北亚(如中国大陆、韩国、日本)、印尼、泰国和阿联酋,以及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如墨西哥、巴西、哥伦比亚和智利),懂得跟进被视为领导力的关键品质。为了在组织层级中获得升迁,这样的领导人必须在决策上寻求一致,通过敏锐的过程取向推动他人。因此,商业周期会更长。但是,一旦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参与进来,就须快速完成交易,否则,可能危及合作。同步型领导者倾向于谨小慎微,相对于回报而言,他们对潜在威胁更为关注。
机会型领导者。在北欧日耳曼语系国家(如德国、荷兰、丹麦和挪威)、英国、以及受英式文化显著影响的一些西方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还有一些政治经济制度以英国模式为基础的亚洲国家及地区(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那些自发驱动性强,并乐于在达成目标过程中展示灵活性的领导者更受欢迎。他们或多或少有一些个人主义,但能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不断进取。不过,我们建议这种领导者经常与团队成员沟通,以确保其他人能跟得上不断变动的计划。机会型领导者往往是雄心勃勃的冒险者。
沟通方式
直言型领导者。在一些地区,员工希望他们的领导者直截了当面对问题。在东北亚地区或荷兰等国,领导层不喜欢过度沟通——人们只想让你直奔主题。因此,以任务为导向的领导者更受青睐。在这些地区,与直接下属间的即兴绩效评估会议更为常见,领导者只要观察到团队成员表现不良,就会马上处理。直言不讳的领导者往往对人际关系不太敏感。
外交型领导者。在某些国家,沟通技巧和出言谨慎不仅在人际相处中非常重要,还关系到能否更进一步。在新西兰、瑞典、加拿大,以及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如果老板能够使业务谈话愉快而友好,员工更愿意为之效力。处理建设性的冲突须应用同理心。在谈判和会议期间,这些地区的领导者理应不断评估参与者的反应。这些类型的管理者会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以便保持融洽的气氛;直接沟通被视为过分苛刻。外交型领导者往往彬彬有礼,和蔼可亲。
阴暗面倾向
媚上欺下型领导者。在强调等级的组织中,那些脱颖而出的领导者趋于形成一些独特的应对技能。领导者的工作是自上而下管辖下属落实指令。如果滥用,就会导致媚上欺下的领导风格,其特点是,对上级汇报时唯命是从,或突然关注细枝末节;向下属发布指令时颐指气使,拒绝妥协。尽管有弊无利,但在西亚(如土耳其、印度、阿联酋)、塞尔维亚、希腊、肯尼亚和韩国等一些国家,这种有偏差的领导风格更易被默许和容忍。媚上欺下型领导者往往十分勤勉,对老板恭谨有加,对下属严厉苛刻,不容违抗。
被动攻击型领导者。一些领导者会变得愤世嫉俗、疑神疑鬼,并最终开始暗中抵制,尤其是遇到压力时。这种反应通常发生在一个人没有被说服或缺乏良好的理论基础时,却被迫去追求某个目标或执行某项任务。持有一定程度的怀疑但还是公然表现出合作态度,这种行为虽然对小组环境有益,但却会妨碍到执行。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种风格的领导者更为广泛接受,在那里,他们的发展似乎并未受到阻碍。被动攻击型领导者喜欢挑刺和怨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对冲突的厌恶往往引发了大量冲突。
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人都可以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以适应相关环境。然而,这需要极大的努力,因为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倾向、偏好及习惯是难以改变的。同样重要的是要把企业文化纳入考虑之中,这需要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以便识别出促进和阻碍成功的因素。当高级领导者取得成功时,他们经常以一种直接反映其自身人格的方式,重新定义了文化。因此,所谓文化,很大程度上就是过去有影响力的领导者的价值观和信仰之汇总。(时青靖 | 编辑)
托马斯·查莫洛-普雷谬齐克是Hogan测评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伦敦大学学院商业心理学教授和哥伦比亚大学教员。迈克尔·桑格是一位组织行为心理学家,同时也是霍格评价体系全球联盟的资深策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