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年,“创造性破坏”一直是顶级商学院和《哈佛商业评论》这类刊物上颇具吸引力的话题。人们对这一话题的痴迷不足为奇,因为变革带来的威胁千变万化、层出不穷。比如现在的物联网、3D打印、云计算、个性化医疗、替代能源和虚拟现实。
过去20年间,对于这些颠覆企业、行业和部门的变化,我们的认知有了极大提高。我们的了解已经远远超过了如何发现这些变化,以及它们给在位企业带来的危险。然而,技术变革的发生时间依旧是个谜。有的技术和公司似乎一夜之间就冒了出来,比如共享交通和优步(Uber);社交网络和推特;其他则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比如高清电视和云计算。对于公司及其管理者,这造成了一个问题:尽管已经明白了如何确定创新是否构成威胁,但依旧缺乏了解变革何时会发生的利器。
人们的头号恐惧是,准备得太迟,以至于错过了变革。例如Blockbuster的失败,就是因为它忽视了租赁光碟业向流媒体的转型。但第二大恐惧可能应该是过早准备,在变革真正来临前就耗尽了资源。(想想那些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死掉的互联网公司,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创意被第二代互联网初创公司拿来获利)。对于行动过早的恐惧既适用于颠覆变革威胁之下的在位企业,也适用于高举颠覆大旗的创新型初创公司。